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联合办公行业不能全挂了啊,我们希望一起和同行发个声音,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一位联合办公从业者如此感慨。 巧合的是,前几日,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撰文写道——联合办公正在闯关。 2018 年,共享办公总共吸纳了约 50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空间,是 2017 年的 3 倍。不过,高歌猛进之后,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联合办公行业开始“发烧”了,裁员、关项目、资金链断裂等负面的声音笼罩整个行业。 有人说,联合办公正在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这个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投资界(ID:pedaily2012)采访了多位联合办公从业人士,从他们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阵痛。 人心惶惶,危机潜伏。“ 2019 年,我会告诉自己不要犯一个错误,就是不要急躁。”一位联合办公行业的创始人告诉投资界(ID:pedaily2012),“既然有一座金山摆在面前,为什么要急于一时之利呢?” 一轮融资膝斩: 联合办公行业入冬先兆 程路是国内一家大型联合办公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他近日刚刚办好了离职手续。 “去年下半年开始突然就不行了。”回忆过去一年的发展时,他说道。身边的同事也已经相继离职,据程路描述,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很多中心地段的办公楼里都出现了整层退租的现象,包括国贸等区域的退租率攀升。 程路将这个情况归结于“大环境不好”。“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整栋退楼,而且租户对成本更加精打细算了。”程路说,公司的租金收入迅速下滑。 最早的联合办公裁人风波始发于 2018 年年末,当时有人爆料 36 氪正在裁员,其中氪空间裁员比例20%,大约涉及百人。这一数字也得到了一位氪空间内部人士确认。WeWork、优客工场、纳什空间等头部企业等也相继被爆出裁员、资金紧张的问题。 而WeWork的融资“失利”,被认为是联合办公行业入冬的一个先兆。 1 月 8 日,软银资本原本计划投向WeWork的 160 亿美元突然下调至 20 亿美元。当时媒体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描述这次交易——膝斩。 “现在头部的几家企业,除了刚拿到融资的WeWork之外,其他几家都没钱了。”程路说,“WeWork也裁了 100 多人。去年开始他们就在打低价策略,现在也快吃不消了,有可能会提价。” 赵军不久前从氪空间离职,他在离职前就知道公司正在准备下一轮融资,其中有歌斐资产和另外一家投资机构,但具体金额尚未披露。目睹了联合办公这几年狂飙猛进,赵军深切体会到这个行业对现金流要求很高很高。 难以承受之重: 4000 元的工位半价出租,烧钱抢占CBD 如今的行业动荡,可以说是此前依赖资本输血急速扩张埋下的恶果。 成本高于价格,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恶性商业竞争,已经把联合办公行业拖入亏损的漩涡。 “我们看好这个行业,它也是办公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借助资本的力量盲目扩张,仓促决策,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企仍是这个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一位联合办公行业市场部人士表示。 为了抢夺市场头把交椅的位置,联合办公企业采用了互联网烧钱式打法。一方面不惜以高价抢地,同时推行低价策略抢占市场,甚至大幅提高中介佣金来抢夺客户。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显示, 2018 年中期,氪空间曾不断被曝出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向开发商拿项目,数位离职员工对此消息的真实性予以认可。“如果预见到大环境这么不好,我们当时可能就不会拿这么贵的楼了。”赵军说道。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 2018 年,氪空间花 664 万港元租了香港华懋轩尼诗道 1 号One Hennessy的 7 层楼,每平方呎平均租金超过港币 80 元,单个工位价格约 10000 港币/月。而就在一个月前,氪空间刚刚拿下位于北京国贸CBD核心位置的中海广场写字楼。“拥有更多的CBD核心物业,能让氪空间走的更加坚实。”是氪空间当时对外声称的核心发展战略。 克而瑞持续监测的 50 家品牌商中,其中 10 家头部企业的 2018 年新增联合办公空间数量都高于 2017 年。其中,扩张最迅猛的是纳什空间。 2018 年,算上超级办公项目,纳什空间新开网点数高达 162 个,新增运营面积 31 万方,运营总面积达到 100 万方,成为联合办公首家运营面积突破百万方级别的企业。 2017- 2018 年克而瑞监测的头部 10 家联合办公企业新增空间数量(单位: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