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见实(ID:jianshishijie),作者:见实,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6 月 14 日和 15 日时,见实邀请了基于微信生态赛道的 130 位知名CEO与投资人进行 2 天 2 夜的闭门私享,如果要简单总结,那就是“燃爆”了。 这些CEO们抓紧一切时间在切磋和交流,各自释放了大量后台新鲜的、真实的数据,和自己梳理、总结的方法论。这些信息又互相串联、互相印证,互相启发。以至于每晚都持续到1- 2 点还在进行。 在大量内容敏感而真实的分享背后,我们也征得部分分享者的同意,陆续整理和输出他们的干货内容。其中首篇就来自微影资本合伙人徐东升的私享。 他也是这两天两夜系列分享的第一场,总共时长进行了 2 个多小时,期间CEO们围绕其中的内容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和碰撞,过程火花四溅。鉴于现场实录实在过长,见实节录了部分精彩内容发布出来,以分享给大家。 建议的是:这篇文章值得收藏,也值得和你的创业小伙伴们讨论。 此次私享会的更多可公开内容,我们将陆续梳理发布。对了,见实也在思考下一个私享会的主题,如果你有想了解的,可以评论中告诉我们。这个会,真的值得你来。 感谢“见实”的邀请,今天晚上我们在一起聊聊流量变化、用户变化、和微信结合的创业机会变化。如果要说我今晚想说什么,用一个问题可以很好地概括,那就是: “当讲用户的时候我们在讲什么?” 如果从这个问题出发,会看到很多典型的基于市场的变化和调整。也围绕这个问题,我将今晚的分享,用几个类似大问题来隔开。先说第一个大问题。 当讲到“用户”时,我们在讲什么?代际变化。 前一段我们在看潮玩文化,它是国际上的一个大趋势,这个趋势在中国也在快速发生。以 2018 年为时间点,为什么潮玩领域发生 10 倍速变化。 去年我们发现,国内有一个做潮玩的大公司老板跟我们说:大学毕业就喜欢玩具,自己在北京开了玩具店,到今天为止干了 11 年。去年销售额是 8000 万,超过前十年的总和。据我所知,我们还不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 再看潮鞋,潮鞋就是以篮球鞋为主,在国际上叫Sneaker,它有自己的形态,往往是某些品牌专门做潮流文化的部门做的鞋的SKU。 我们去看消费者端—— 18 岁的孩子是标准的 00 后。潮鞋的核心用户群,刚才提到了“毒”,“毒”是虎扑平台孵化专门做潮鞋,以男性用户为主。我们也看到了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平台。男性在国内和东亚国家都是一样的,上高中的时候穿的都是校服,所以毫无差异。那么,凸显自己的差异化,唯一的差异点在鞋上。从高中开始就买鞋,而孩子的父母也愿意为他们的个性买单。孩子步入大学以后,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这一消费习惯就会延续,延续到他大学四年毕业以后。 我们通过这个现象去分析预判,潮鞋也好,潮流文化也好,潮流服装也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红利机会。 这个机会其实来自于人口的代际变化,也就是消费者的人口代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 70 年代出生的人,和 60 年代出生的人比较,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消费品类也发生了变化。 潮玩还有很多其它渠道,我们还观察到一个现象。也就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或者从一个个体的角度,很可能会得出非常错误的答案。比如现在市场上卖的最好的----泡泡玛特的茉莉,茉莉是一个小潮玩小玩具,用盲盒的形式,潮玩售饭机的形式销售。 我们先不管是什么形式展现和卖给消费者的。先看本身,“茉莉”本身不是一个IP,没有任何故事,没有任何粉丝沉淀,但是它又有很强的情感的带入,这个时候产生的认知是一个巨大的冲突。 为什么漫威的潮玩卖不过看起来非常陌生的茉莉呢? 我如果成为它的粉丝,用投资人的话说就是门槛太高了。之前的内容沉淀,IP的沉淀,变成了消费领域的消费门槛。 那茉莉为什么可以卖的特别好呢?茉莉来自于比利时的一个插画家,这个潮玩可以让小孩子五秒钟记住它喜欢它。而且会让年轻人认为,他们愿意把它买来摆在电脑前面,挂在书包上,几十块钱很值。 所以从投资人角度我们发现代际差是要改变我认知的一样东西,我代入了这个代际,认为是很深厚的内容积淀,会带动消费品的销售,实际上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却变成了消费的障碍。所以这个认知以前我们是完全没有的。 代际的第二个现象——挤出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