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银行”是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始于 2002 年,它构建了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将居民、商家、政府都拉进其交易结构。居民将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交给再生银行,每 10 磅可再生垃圾可以获得 5 美元。这笔钱直接划到专门为居民开设的账户里,住户可以用账户里余额到指定的商家进行消费,维持了这项事业的长期运行。 这种模式也被我国引入,例如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社区启用的新型智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设备,居民投放不同垃圾时可换取相应的积分,而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加强了的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 还有一些创业公司也将“再生银行”模式做大,国内比较知名的项目有智能垃圾回收柜,小黄狗、搭把手、猫先生、章鱼回收等等。 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体验小黄狗智能回收后发现,其设备更像是一个带多个舱门和一块触摸屏的储物柜,市民通过读卡、手机扫码或人脸识别登录账号,在屏幕选择要投放的垃圾种类,相应的“废纸”“旧衣物”“塑料瓶”等垃圾桶舱门便会自动打开。等垃圾投放完成,设备会自动称重,为用户账户充入积分或兑换礼品。 A股上市公司中国天楹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公司研发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共有达 28 项功能,包含如扫码开箱、投放积分、满溢报警,箱体除臭等功能;智能垃圾分类箱主要投放地区包括华东、华北、西南、西北等七个大区。 峰瑞资本副总裁马睿称,“不管是用硬件,还是模式去养成居民的习惯,这里面有很多大的机会。”反映到资本市场,我们发现近一年与资源回收相关的企业融资有数十笔,且有多个企业通过被并购的形式实现上市。 垃圾分类影响消费 垃圾分类的本质是希望提高城市垃圾分拣效率,提升回收和再利用率,降低垃圾处理率和填埋率。但这只是治标,治本的方法要从“源头”做起,即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从上海等地试行新标准这段时间来看,市场供需关系已经出现一定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倒逼菜市场升级 据前瞻研究院估算,我国厨余垃圾产生量为54. 8 万吨/天,且厨余垃圾具有含水率很高,杂质多,容易发臭和腐烂降解的特性,分类处理难度较大。 若果可以减少瓜果蔬菜的外包装,或者让“净菜”成为主流,将大幅减少厨余垃圾。上海市政府就在推进社区智慧微菜场建设项目,对菜场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源头减量,鼓励源头分拣分级、清洗包装、冷链配送等技术转型,推进“源头减耗”,引导“净菜上市”。 2.一次性餐具减少 外卖已经成为都市人群的标配,而由外卖带来的一次性餐具正在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 对此,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上海市餐饮服务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录》,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餐饮服务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目录内的一次性餐具,包括一次性筷子、调羹、叉子、刀。 饿了么订餐平台的数据也显示, 7 月 1 日到 4 日,“无需餐具”订单量环比 6 月同期,增长了149%。美团外卖上海地区,本月选“无需餐具”的订单量也比之前大幅增长。同时,美团外卖平台还通过“无需餐具(能量+10)”来鼓励用户优先选择“无需餐具”。 3.过度包装将减少 过去的半个月中,上海居民饱受垃圾分类的带来的“麻烦”,而这些“麻烦”整备逐渐反馈到购物过程中,以往被忽视的垃圾、过度包装和其他材料滥用问题突然清晰可见。 已经有消费者在网购时给商家留言,提醒卖家减少包装,并尽量使用可回收的纸箱、废报纸等来打包商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