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训练 12 个小时,一周 6 天,每天上午 10 点训练,晚上 10 点结束,然后再直播 3 个小时,有时候累到手抽筋,看到游戏就想吐,压力真的太大了。”一位职业电竞选手曾透露自己的作息。 “不就是玩游戏吗?谁不会?”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 但这一行的钱其实并不好赚。 外行人从来都不懂,电竞就像踢足球、打篮球等其他竞技体育一样,需要有战术有战略,当跟“专业”挂上钩,想要做出点成就,需要的就是超出常人的天分和付出。 往那儿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腰椎颈椎病是常态,完全不是轻轻松松打几局游戏那么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要想在比赛中完成各种出色的操作,手速快是必要条件。一般来说,普通人每分钟可以按动鼠标 80 次左右,但是成为电竞选手最基本的职业水准是,每分钟按动次数要在 120 次以上,大魔王faker巅峰手速测试值曾达到498。 “无影手”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反应速度只会越来越慢,这并不是靠单纯的努力就能挽救回来。 这就是电竞的残酷之处,电竞选手的职业寿命实在太短,纵观各大电竞赛场上的选手,都是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在 15 岁、 16 岁的年纪就进行职业化训练,在 20 岁左右迎来职业巅峰,在 25 岁左右就开始走下坡路,跟很多运动一样,黄金职业生涯也就 10 年左右。 放弃读书考学的机会,走这样一条不归路,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承受父母长辈的责骂,还有来自比赛成绩的压力,如果一次比赛中失败了,尤其是在国际大赛中表现不佳,立马就会被键盘侠们骂得狗血淋头。 ▲ 职业电竞选手简自豪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CCTV 即使如此,有的职业电竞选手连被骂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看得见他们。 一将功成万骨枯,电竞圈也符合“二八定律”,像UZI、厂长这样的顶尖职业选手分走了绝大部分的红利,名利双收,然而,多的是投身职业电竞,却连最低级的比赛都没有打过的选手。 他们同样为了梦想付出很多,但是连露个脸的资格都没有。 即使是赫赫有名的职业选手,也随时面临着状态下滑、退役后转型困难等问题。 职业电竞,看起来是一个好捧的饭碗,但其实是一个风险极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行当,多数人都干不来。 03 百万缺口,有你一份? 如果不会玩儿游戏,成为不了技术高超的职业选手,是不是就意味着在这个行业没有机会了呢? 那可不一定。 如今,电竞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分工复杂的完整产业链,这一百万缺口,除了在专业的电竞运动员方面不饱和,与电竞相关的服务行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富豪可以投资一家电竞俱乐部,那么普通人能做的,则是深耕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 在极客公园的一篇报道中,老张就是一名“失败”的电竞运动员,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局限后,他放弃了成为职业电竞手的梦想,做起了“后勤”,投身于电竞赛事制作和传播推广领域,并且在这个领域挖到了人生的金矿。 电竞本质上是一种“眼球经济”,让大家看得“爽”才是这个产业的核心点。 围绕这个点,一种叫做“电子竞技运营师”的职业悄然兴起,他们的工作就是操持大型的电竞赛事,从活动的策划、赛前宣传推广、落地执行、比赛的直播和转播、音视频的制作全盘掌控,电子竞技运营师就是赛事的背后操纵者。 即使如此,电竞公司也揣着大把钞票招不到人,电竞的爆发式增长,赛事观众规模都是直奔万人级,因为大多数传统的编导人才对电竞一窍不通,根本没法儿执行一场赛事。在赛事制作和执行方面,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 电竞摄影师也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以前摄影师们都喜欢扎堆拍明星、拍婚礼,而电竞赛事的拍摄有其特殊性,游戏厂商对赛事的视觉呈现有很高的要求,懂得如何拍电竞的摄影师实在很少,物以稀为贵,他们的薪水也水涨船高。 电竞行业人才的紧缺,也让教育行业看到了商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