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离我租房不远,都是走路回去——顺便感受下深圳的繁华与不夜城的气息。但走在路上,发现灯火璀璨的还是那几栋加班的办公楼,而繁华的商圈离得十万八千里远。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走着走着,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大老远跑到深圳做产品,早出晚归的,还不如家乡朝九晚五的同学混得好,值得吗? 但走到灯火繁华处,退缩的念头也就散了。 工作大半年后,开始负责一个模块的上线。 虽然听起来不小,不过因为涉及的内容很多,故事脚本、编程内容、插画、UI 等等,需要由外部的插画师,内部的 UI、测试、开发来共同推进,我负责其中的功能规划、故事脚本编排。 模块的实现取决于内容,故事脚本的好坏影响效果。 为了保证效果,需要花很多时间打磨故事脚本,又回到了之前晚上十一点多下班的日子。 模块上线后,用户反馈很不错,内心还是相当高兴的——自己的判断和规划没有问题,付出也得到了认可。 我会继续在产品这条路上走下去。 成都 宝儿姐 互联网医疗 5 岁产品经理 2014 年毕业开始做产品经理,磕磕绊绊自学产品相关技能。2016 年转入互联网医疗至今,主要是围绕医院做互联网医院,也算是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先驱者。 我有一个医生梦,但是大学被录取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学各种计算机语言和管理,但是找工作发现啥都不精。心里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医生梦,几近波折,还是回到了医疗行业——虽然是另一种方式。 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在同学的推荐下面试了需求工程师职位,快入职的时候发现产品经理岗位更有前景,于是开始有意往这个方向发展:加入各种QQ群、社区等去交流、学习,看各类产品相关的书籍,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36 氪、泡面小镇等公众号,获取行业资讯以及产品知识。而正式入行后,我甚至关注了 100 多个医疗机构的服务号,掌握获取行业资讯的渠道。 每一条产品路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心酸日常和低谷的沮丧。 产品前期更新频繁的时候,我们团队每周最少有一两次会加班到半夜两点:技术苦逼地上线产品的新功能或者新模块,而我作为产品经理陪着技术一起加班帮忙做点测试,或者写点客户汇报材料,然后产品助理就在旁边写操作手册;最夸张的时候,晚上太晚了不方便回家就在公司的沙发睡一觉。 在别的行业,也许你前一天加班了第二天可以晚点上班,但是医疗行业不行。 那段时间团队平均只睡了四个钟,然后睡醒第二天还得一大早赶去医院现场,守着看功能是否正常,有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医院 7:15 开始挂号,医生是 8:00 上班,我们一大早就要待命;否则出了问题,不管是 CTO 还是老总,客户照骂不误。 听起来很惨(事实也确实惨),不过因为我从小就非常向往医疗领域,所以特别累的时候就想想初心,就觉得自己也能坚持下去。 在 2017 年时候,互联网医疗很少有人碰硬件。我们做了一个小型的医疗缴费机,结合互联网思维对产品做了补充,经过调研、打样试用后,颠覆了传统的高大笨重的机器。 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主流业务。 后来我们去参加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我负责介绍演示产品的时候,也是我最骄傲的时候。 发布会结束后,我还特地发了朋友圈——为了记录自己的小成绩,也向周围的人证明我自己。 在医疗创业公司里,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虽然老板经常画饼,动不动就说“要用小本本记住我们这个老员工,要分期权”或者是说“做大想上市,再不行被腾讯收购也好”,不过,自己其实也见证了老板的艰辛与不易。 作为一个憧憬并期待医疗行业发展的人来说,我相信互联网医疗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