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作者:马微冰,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第一批创业者倒下后,行业缘何迎来新生? “你是什么垃圾?”,自从 6 月上海宣布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开始,电影院大妈的这句玩笑话戳中了许多人,生活中如何识别垃圾分类,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话题背后代表着流量,流量背后隐藏着商机,无数创业者瞄准时机,进入垃圾处理领域创业。据天眼查资料显示, 6 下旬底垃圾分类新公司注册数量达 70 家,注册资本从几十万到数千万不等。 政策也为垃圾分类处理市场带来了红利。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到 2020 年底, 46 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5 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处理市场看起来前景广阔。 曾被大众漠视的万亿垃圾分类处理市场,在 2019 年伊始开始站上了风口,更多的创业公司开始寻找其中的机会,资本也在寻觅其中的投资标的。但前段时间一则报道:《第一批垃圾分类创业公司已经破产》,将垃圾分类创业的窘境呈现在大众面前,又让很多看好这一领域的人产生了犹豫。 追风口,赶热潮,垃圾创业被指是时机仍不成熟的伪创业赛道,行业很难发展出一批优质企业。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垃圾创业风起到风停? 互联网创造了众多快速崛起的案例,风口成为代指很多创业机会的领域。聊项目进融资,一定是与当下的风口紧密相连,垃圾创业也是如此。 今年 6 月上海率先实施垃圾分类,起初大家并不以为意,认为是促进环保意识提升的文件。但随着一个月后,史上最严格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旦被发现混合投放垃圾,最低 50 元、最高可罚款 200 元。 强制性的惩戒政策,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必须面对的话题。 先是陆续有人在网络上爆出自己的垃圾分类绝招,后是衍生出各种代扔服务。据百度指数显示,“垃圾分类”关键词在 7 月 1 日搜索指数达到巅峰值近 150 万次,而在这之后每日平均搜索次数也维持在 10 万次左右,面对巨大关注度背后的无线流量,互联网玩家们直接触到背后隐藏的商机,风口崛地而起。 开始是一些做垃圾分类或环保的企业股票瞬间大涨,引得其他玩家纷纷涌入抢占先机。接着创业热潮也开始兴起,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仅在今年 6 月 17 日至 7 月 17 日,全国就新成立了 8346 家经营范围包含“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的企业。 这其中不乏一些跨界而来的企业,纷纷提供代扔、代分类等服务,都想尽早占据用户的使用习惯。然而环卫行业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容易,高成本低收益的顽疾难医,许多跟风而入的企业,在市场热度褪去后,茫然不知所措。 例如曾被誉为新型垃圾分类回收产业样本的小黄狗,刚开始势头迅猛,投入大量的机柜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2018 年已经进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重点城市,在 156 个居民社区进行了布局。但是由于对垃圾分类的市场预估不足,垃圾箱分类色设计空间和分配的运营人手都存在问题,导致业务长期不能盈利。 最终由于其背后公司的团贷网暴雷,小黄狗成为倒下的最知名垃圾分类公司。进驻 1 万个社区,估值 150 亿,预计年营收达22. 65 亿,小黄狗曾经希望达到的目标也化为泡影。 在垃圾分类头部公司倒闭后,很多创业公司也出现了问题。 曾从市政府获得了 200 万元创业引导基金的朗盾科技,部署了 100 多回收机器。但是回收种类多为价值不高的玻璃、塑料等产品,无法弥补朗盾科技高昂的运营成本。从 2016 年开始陆续撤出市场,到今年彻底不再运营,最终于今年 6 月 26 日公司运营资质被吊销。 垃圾分类创业从成为行业风口,到出现数家创业公司的死亡,让很多资本和创业者开始怀疑起赛道是否存在。不过从国内外发展趋势看,垃圾处理一定是大趋势。万亿市场也需要创业公司参与,弥补政府力有不逮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