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缓解康复医疗资源不足现状, 2019 年,北京市继续推进第四批公立医院向康复护理医疗机构转型工作。 2016 年至 2019 年,市财政已累计安排 19 家转型机构补助资金2. 85 亿元。 三大挑战:人才、运营、管理在政策的鼓励下,康养项目成为各路资本竞相争夺的对象。但是,这块巨大的蛋糕并不好啃。 最大的门槛就是康复人才的稀缺。首保恒安国际健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院长张丹梅有切身的体会,“我们都是从部队的 301 医院首长保健团队出来的,团队 6 个人中有 4 个医学博士,强势就是专家专业,公信力非常强,很多中高端人群愿意往我们这聚,但是我们不懂市场、资本和运营。” 即便是 301 医院、协和医院,在高端健康管理方面,医疗资源也是有限的。而康复医务人员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康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不少入局者缺乏对康养产业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医养结合不只是医疗,而是全过程的健康服务,重点是前端的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和后端的失能照护、临终关怀。 但是,以目前康养小镇建设为例,有许多开发商仅仅是把康养产业当成单一的养老地产来运作,而忽视了康养产业所涵盖的诸多业态。 除了人才问题,其次就是生存问题。“一个医院培养出能够独立工作,独当一面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年,还需要医生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这很难。在公立医院这座大庙里,专家不用担心没有患者,但对于走出体制自己创业的民营医院则不同,有没有病人能不能活下来是很大的问题。”民营医院三博脑科院长闫长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了一般民营医院不做脑科的原因。 此外,民营医院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存在康复数据不规范、评估量表主观性强、康复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等痛点,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与医院HIS、LIS、PACS等其他系统的连接问题。 “现在,国家要求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始小型护理医院,这情况下也需要医院自己主动发起改革,做一些创新。”中普达创始人兼董事长兰云峰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方式是靠资源的开放,尤其在医疗信息数据的开放,因为没有医疗信息数据的支撑很难做到院内院外的评估,开放的态度也是真正能够讲患者居家、康复支撑起来的关键的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