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新芽NewSeed(ID:pelink),作者:刘博,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一台吹风机卖 3000 元的戴森自从两年前宣布要跨界造车之后,便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注视,但如今这个雄心勃勃的造车计划却没能躲过失败的命运。 新芽NewSeed(ID:pelink)获悉,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近日在发给所有员工的邮件中宣布,该公司已经取消了电动汽车制造项目。他在邮件中表示:“戴森汽车团队开发了一款出色的汽车;他们在方法上独具匠心,同时忠于我们的理念。但是,尽管我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我们再也看不到使它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方法了。” 另外,詹姆斯·戴森还在邮件中透露,公司曾试图出售电动汽车项目,但却没有买家接手,所以不得不停止该项目。接下来,戴森将关闭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把研发资源投入到固态电池、感应技术、视觉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原电动汽车项目团队可以进入到戴森其他的项目当中。 对于电动汽车项目的失败,詹姆斯·戴森表示:“这不会是戴森第一个改变方向的项目,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这同样也证明,跨界造车从来不是一件易事,入局者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造车梦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 上世纪 80 年代,真空吸尘器“G-Force”让戴森赚取了第一桶金,发展至今,其产品线涵盖了吹风机、吸尘器和卷发棒等多种小家电。 2012 年戴森进入中国市场,凭借昂贵的产品和消费力强大的中国女性,戴森公司年赚近百亿元,詹姆斯·戴森也一度登顶英国首富。 但戴森并未局限在家电这一领域,事实上,戴森造车的愿望从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早在 1990 年 3 月,詹姆斯·戴森和他的技术团队便已经开始研究气旋过滤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在汽车废气系统中捕捉细微颗粒物。随后在 1993 年,戴森团队又研发出了一套柴油废弃处理系统,不过当时的车企们并不在意污染问题,因此也没人肯为这项技术买单。 但詹姆斯·戴森并没有放弃寻找解决全球空气污染问题的方案,于是他开始致力于研发新的电池技术,并认为电动汽车能够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到了 2013 年,戴森开始为研发生产汽车招兵买马,从阿斯顿·马丁、宾利和劳斯莱斯等车企挖走多名设计研发人才,组成了一个超过 400 人的研发团队。 2014 年,戴森 1500 万美元投资了位于美国密歇根的锂电池公司Sakti3,这是戴森第一笔外部投资。随即一年后,戴森 9000 万美元收购了Sakti3。当时在接受Wired采访时,戴森表示:“投资新的基础技术意味着我们正在转变成一个真正的科技公司。”之后戴森宣布投资 14 亿美元建造电池厂,发展固态锂电池技术。 2017 年,戴森又开始建设全球供应链控制中心,并且得到了英国政府的电池发展专项资助。 就此,戴森对于造车已准备就绪。 2017 年 9 月 27 日的凌晨,詹姆斯·戴森以邮件的方式向全体员工宣布,戴森公司将要正式开始研发电动汽车,未来将在这一项目上投资 20 亿英镑。 去年 8 月,戴森公司宣布将投资1. 16 亿英镑在位于英国哈拉温顿的一座废弃的飞机场里,建立一个技术研发中心用于汽车测试。其CEO吉姆·洛万在声明中说道:“我们的汽车团队人数正在不断增长,是时候开始下一阶段的汽车项目了。” 随后在去年 10 月,戴森公布生产电动汽车计划,并选择新加坡作为建厂之地。据了解,新加坡工厂将于 2020 年建成,第一批车计划于 2021 年开始投产。当时,戴森方面宣称,选择新加坡的原因之一是它“靠近汽车销售高增长的市场”。 今年 1 月,戴森更是挖来了刚刚离职的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后者将全面带领戴森的汽车业务,要知道在克鲁格的领导下,英菲尼迪的销量增长了15%。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 9 个月之后,克鲁格就要重新考虑留在戴森继续工作的意义了。 20 亿英镑只是杯水车薪 虽然马达是戴森的制胜法宝,能助其轻松进入任何类别的产品领域。但毕竟是从家电跨界到汽车,戴森作为一个“新人”同样面临着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