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由站长之家内容合作伙伴 品玩 授权发布。 在 1998 年的《新华字典》修订本里,对“前途”这个词的注释是这样的: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三个去向,恰好对应那时较为吃香的社会群体。把这句话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售货员”可能是教师、军人、医生、房地产、公务员,也可能是如今的程序员或产品经理。但这些其实都还局限于“职员”的范畴,在今天,被广泛认同拥有“光明前途”人群的范围早已被扩大化。 他们可能并没有“铁饭碗”,但却能凭自己的力量获得收入,甚至创造社会价值,他们可以是小程序开发者、自媒体作者、短视频博主,也可以是农民、小饭店店主、开锁师傅…… 人们对这些职业认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创业这件事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就能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在这些案例形成规模化后,大众的评判标准便将随之发生变化。 在老一辈的标准里,公务员等铁饭碗才是最吃香的职业。而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则是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才华自由创业。这背后有政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因素,也有科技发展的原因。 科技的创新,改变了人们通讯和消费的方式,也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变迁,从而催生许多新行业和新职业。而建立在科技和互联网基础上的新行业,与此前的传统行业相比,其中一个较大的特征就在于更轻量化和个人化。 人人皆可创业“做点小生意”,这件现在看来很常见的事,在 40 多年前却是违法的。 建国初期,国内经济形势严峻。由于有些资本家通过囤货,操纵商品价格扰乱市场,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为控制这种现象,便提出“投机倒把”的概念打击投机商人。直到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私人倒卖商品依然在被限制范畴内。 章华妹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1978 年, 18 岁的章华妹开始尝试自己“创业”补贴家用:先从地下市场批发纽扣、拉链、钥匙扣等小商品,再在家门口摆摊售卖。而她在家门口摆摊,主要是为了躲避打击“投机倒把”的工作人员,以便及时收摊藏好商品。 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文件提出“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政策开放,终于给小商贩们提供了合法销售的渠道。 1980 年,章华妹从鼓楼工商所领到了编号为 10101 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全国第一个合法上岗的个体工商户。 随后,越来越多的营业执照被颁发,生意人们纷纷持证上岗创业。自此之后,新中国第一波创业潮爆发,柳传志、任正非、王石等企业家正是在这波浪潮中获得成功的代表者。 包括章华妹在内,这批企业家的创业轨迹高度相似:先做小本批发生意起家,筹足资金后,再租厂房买生产设备或者投资开发。对他们来说,创业意味着投入重资产和独特的资源,并承担不低的风险,缓慢累积资本。 二十世纪末,互联网行业爆发,诞生了腾讯、网易、搜狐等科技企业。与上一代相比,科技企业更多地建立在技术之上,对资产的依赖有所降低,但仍需要机房等硬件资源做支撑。 腾讯QQ上线早期期间(当时还叫OICQ),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便因为服务器濒临崩溃的原因,不得不频繁跑机房调用。由于用户增长过快,原有服务器不够用,而团队资金有限,张志东还跑到了华强北买零件自己组装。 时光荏苒,如今腾讯已成为国内头部科技企业之一,不再需要因为一台服务器的价格而头疼。而它旗下的多款产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创业方式和生态,让创业不再过于依赖重资产,而更多强调“智力”创意的价值。 比如 2012 年微信上线的公众平台,刚开始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商业价值,如今它却孕育出一大批自媒体IP,创造了丰富的线上内容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雄厚的经济效益。 2014 年 10 月,媒体记者出身的黎贝卡创建时尚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创业资产只有一台电脑,码字、出稿、推送。凭借着自己独特的时尚嗅觉和媒体经验,很快,她以林青霞穿衣之道为主题的第三篇推送文章便突破了十万的阅读量;不到半年,就接到了第一笔广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