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作者:大湿兄,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大道万千、只取一途。这一途是不是正确,确实会有迷茫,会有彷徨,也会有坚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痛苦的,但也会有快乐。” 创业的道路九死一生,廖兵为此准备了 25 年。 南下广州 第一次合资潮的参与者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廖兵的人生轨迹。 25 年前,从湖南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的廖兵,被分配到家乡武汉的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军用导弹运输车。不安分的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南下广州打拼。 那时,他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中外合资潮。 1998 年,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 科班出身的廖兵,一加入广汽本田,就在研发中心负责零部件的国产化,后来从事质量工作,主要负责市场品质。 当年,国产广本雅阁定价 26 万- 33 万元,比进口的 43 万要便宜不少,再加上诸多高档配置,一上市便收获了不俗的销量成绩。 因供不应求,这款车曾疯狂加价 12 万元。用 10 年时间,成为了国内第一款销量破 100 万辆的中高级轿车。 车的销量越来越多,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就多了。 1999 年,广汽本田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家4S店。虽然,也是集销售、售后、零配件供应、信息反馈为一体的销售服务网络,但是在那个“用诺基亚的年代”,用户与主机厂之间的关系仍然十分遥远。 “当时和用户唯一联系的时候,就用户骂你的时候”,廖兵笑着说道。 那个时候,车主遇到质量问题,经销商没办法解决时,厂家就会介入。“我那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技术人员,只是希望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把它解决掉。” 改变车企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想法,也在廖兵心中逐渐形成。 在广本的那些年,廖兵把全国的4S店都走了一遍,梳理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面有厂家的问题,有经销商的问题,也有用户的问题, 这三种力量总是在不停的博弈。 “有时候你对,有时候他对。那时候我们一直在思考4S店的模式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它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相比用户关系,技术这件事,更是一个啃不动的骨头。 创业开荒 第二次合资潮的推动者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美国三大车企无一幸免。 2009 年,克莱斯勒、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保护。 悬崖边缘的福特,则疯狂甩卖资产。这也就有了 2010 年,吉利汽车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的历史性事件。 那次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波中外车企合资潮来了。 2009 年,广汽集团和菲亚特集团宣布以50: 50 投资比例在湖南长沙建立乘用车生产基地。当年 11 月,广汽菲亚特乘用车建设项目在长沙奠基。 这家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公司,在当年经济危机时及时出手收购了破产的克莱斯勒。正属高速发展时期的菲亚特,在与南京汽车有过一次“分手经历”后,再次征战中国时,选择了更有“合资经验”的广汽。 从早期工作开始,廖兵就参与了这次广汽菲亚特合资项目。从谈判、奠基,到工厂建设,再到第一台车销售,对廖兵而言,广汽菲亚特就像是一次“创业开荒”。 从零到一的艰难,廖兵也尝了个遍。 “在菲亚特时,我们有一款雨刮器经常遭到用户的投诉,每逢暴雨天气,雨刮总是刮不干净,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去解决。” 但由于这款雨刮是意大利的供应商,不愿意给产品参数,原因竟然是“这是机密”。按照廖兵的性格,是绝不会就此罢休的。 “我们飞了十几个小时,专门带着产品去意大利寻求解决方案,得到的回答居然是‘这款产品完全符合意大利规格,在你们中国不适用,我们也没有办法’。” 对于这样的答案,廖兵更是无法接受,他随即提议研发适合中国的雨刮。但意大利人的态度则是非常轻蔑地说道:“廖,你是在开玩笑吗?” “中国已经有很不错的供应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常说,用市场来换技术,但是我们真的换到了吗?” 离开广汽菲亚特后,廖兵向领导表达了自己“坚持搞自主品牌”的想法。于是, 2014 年他加入广汽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