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事,达晨财智董事长刘昼曾坦言:“ 2005 年之前,本土创投面临着两难的问题,募资到不了位,投资无法退出,很多人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困惑和质疑,股改全流通让项目退出渠道开始变的通畅,本土创投从这一刻开始才焕发了新的活力”。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2005 年,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募集到 40 亿美元的基金,相当于过去 3 年募集资金的总和。 本土创投迎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2006 年,同洲电子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 在日后回忆中,刘昼和深创投前董事长靳海涛都将同洲电子比喻为本土创投的划时代节点——同洲电子的上市使得本土创投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退出,在此之后,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正悄然到来。 有些基金倒下了 历史的经验:活下去,剩者为王 历史总是在不停地重复。 转眼近 20 年,当年本土创投的寒冬,与眼下人民币基金的惨淡境况有着许多难以言表的相似之处。这些迷茫与悲伤,构成了中国本土创投起起落落的历史烙印。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2019 上半年中国股权市场募资下降明显,其中人民币募资额4,864. 25 亿元,同比下降20.2%; 2018 年外币基金募资额是 2017 年的 2 倍,但 2019 上半年仅为865. 31 亿,同比下降14.6%。 本土创投募资有多难?上半年成立的很多基金募集时间从以往的3- 6 个月,延迟到如今12- 18 个月,并以政府引导基金参与的,国有背景的基金的设立为主,民营资本踪迹难觅。 募资不易,机构出手越来越少。 2019 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为3, 592 起,投资金额为2,610. 91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9.1%和58.5%,下降幅度明显扩大。 每一次寒冬,都是一次洗牌。如同当年深圳上百家机构倒下,如今这一景象再次上演。此前,一家已经成立十一年的老牌VC机构就被传出“很多人都在找工作”、“确实没钱了”的消息,在业内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短短两年,有些基金已经熬不住倒下了。 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活下去,才有希望。 更多创投热门话题,请关注—— 2019 年 12 月3- 6 日,由清科集团联合投资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将于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开幕。本次论坛将集结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头部力量,就资本视角下从投资、趋势、策略、行业方向并融和VC/PE、CVC、国资、LP等多维视角展开深度探讨。届时邀您一同齐聚北京,迎战大浪淘金的行业变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