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被放弃。”冯云露告诉投中网,她不怪领导,只是觉得可惜,心疼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心血的项目。复工最后的工作,是做简单的交接和谈怎么赔偿,“最次也要死死咬住两个月的工资”,她说,“我有车贷房贷,承受不了被压榨”。 没有一丝丝防备的,还有孙晨晨。 在家隔离的她,对着视屏电话,听着领导对她说了好几声抱歉,理由是“遇到疫情,我们也没办法” ,他们还让孙晨晨不要怀疑自己,“你已经做得近乎完美了,我们都很认可你,像你这样积极负责的小姑娘很难找了”。 孙晨晨的眼泪控制不住,当场就飚了出来。还有三天,她就转正了。 试用期没有赔偿,这个节骨眼也不敢到处跑去面试。孙晨晨躺在家里,一想到好不容易才转行当上了数据分析师,下个月的房租还没有着落,而自己却被当成一个没有用的棋子,轻而易举地被替换了,她的眼泪又止不住哗哗哗往下淌。 不过,短暂的风暴哭泣模式之后,孙晨 晨又恢复了乐观。她给switch充了电,准备痛痛快快玩舞力全开,“把悲伤甩掉”。 “在家歇着也挺爽。” 孙晨晨想,虽然自己有点倒霉,不过在公司的几个月,她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更何况,她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可能。 “byebye 就 bye bye,下一个会更乖!” “dei(对)” 孙晨晨和同事相互鼓励到。幸好,她们还在人生的春天,一场感冒,能扛过去。 “疫情就像一个放大镜”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资深HR,Shirley经手的裁员、并购、突发事件已经有若干次了,但她还是不由得在朋友圈感慨,这次疫情是对全国HR的大考。 “黑天鹅”打乱了全年的业务规划和运营节奏,相关政策密切出台,而在防护措施、现金流保障等一些列事情上安排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公司的安危。 “疫情就像一个放大镜。” Shirley说:“公司,就像一个人一样。疫情来了,那些底子薄、本来就有基础病的、资源跟不上的公司,最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第一批倒下;而对于危机意识强的,家底厚的公司来说,就是比普通的感冒严重一些,相对容易缓过来。” 复工情况如何,就在这个放大镜下显露出来。 “比如一些成熟的外企,它本身就有危机管理,和企业连续性生产计划。” Shirley认为,而对于不少中小微企业来说,没有经历过这种层面的危机,企业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规范程度跟不上,就容易在复工时捉襟见肘。 对于个体,也有相通之处, Shirley补充到:“这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危机意识,考验我们的脑力和心力、体力。” 这场关于复工的考验正在进行,在每一座城市、每一栋写字楼、每一台电脑前。 张延庆就是千万人中的一个,他说,疫情再严重,他也要复工。作为一家人的顶梁柱,他必须赚钱。早上九点,揣着老婆做的便当,他钻进了北京六号线的地铁。 (应受访者要求,陈心、陆其鑫、冯云露、孙晨晨、Shirley为化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