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没有雇佣司机,但每位服务者和服务消费者可以持续为平台带来收入;B站也没有雇佣内容创作者,但内容创作者和内容消费者可以持续的为平台带来流量。 流量上相互成就,每个受益者都是「工具人」。 B站社区里流行起来的“工具人”,最早来自一位名为「巫师财经」的UP主,这位视频创作者为了获得关注,使出全身解数将自己塑造成高冷、年轻有为、“霸道总裁”的金融从业者形象,并成功的在去年 9 月至今的半年时间里,通过发布 12 只作品,斩获 280 万粉。他的每一篇结尾处总结,都被粉丝们赞为“满分小作文”,《杨幂的资本博弈之路》一期中最后的一句“你我都是工具人”更是将观众们的情绪推到高潮。 所以到了后来,当「工具人」出现在B站任何角落,人们都不会陌生或违和。 流量方面,B站在 2019 年重新定位(即业内常提到的的“转型”)UGC之后,App主页重新将原创视频的权重拉到最高,即便是一个没有粉丝基础的新号,只要在推广期获得足够的评分(跳出率、互动率等指标),便可源源不断获得推荐,直至人们不再关注这个话题。 收益方面, 2018 年早些时候,B站开设了UP主激励计划,也就是现在用户们常说的“充电”,实打实的可以让创作者获得真金白银,而有足够信誉和名气UP,更乐于利用品牌关系获得收益,毕竟“充电计划”进行了两年,仍不能帮助UP主对冲不可避免的创作成本。 UP主「影视飓风」(一支摄影类UP团队)在一期《二十万粉丝的频道收入有多少?···》的视频中提到, 1 年时间, 20 万粉丝, 618 万播放量,平台收益1. 8 万元人民币。这显然没法平衡一支团队的成本,毕竟这支团队还是在杭州生活、工作。 然而,这还是在“足够优秀”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成绩:更多的独立UP主,是没有达到周更、日更条件的,也就没有这么稳定而充足的流量。 这也是为什么,影视飓风的Tim在视频中畅想了全职UP主的另一种可能:通过平台创造更多社会关系。后者可以为年轻人带来源源不断的「机会」。 有了 5 年的商拍积累,Tim和他的团队在一年时间(2018~2019)里拿下了 6 只单子,并且不乏OW这类头部游戏的宣传需求。这对于一位 24 岁的年轻人来讲,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社会机会是重要的成长要素,但很难被年轻人直观发觉到。全职UP主唯一能做的就是足够努力,足够开放,才能足够幸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