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姚劲波曾预判整个行业在35年内成败就可见分晓。“结果2008年、2009年我们每天的用户量刚刚过100万,就是说这个事情刚起了一个头。越往下做,发现这个市场越大,发现几乎看不到边界,到现在依然是这样。” 他觉得这也是几家公司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都存在用户需求,而且用户量在逐年增长。“最后拼的就是用同样的模式,看谁最后能聚集最多的用户。竞争其实最后是在三五个实力相当的人之间展开的,拿到投资以后拼的就是耐力和执行力。”姚劲波说。 陈华也持相同的观点,“在每一个创业高峰点,几百个公司拿到投资,所有人拼命地干活,可能会死掉一大批,很多公司会转型。这时候可能收入也增长不上去,流量也没什么增长,剩下的就是熬年头,非常痛苦地熬。熬的过程中可能找到一个机会就起来,或者它就死掉了。假如能熬到下一个高峰点,就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 这个逻辑也不难理解,陈华认为熬年头最大的价值就是品牌的沉淀。“其他竞争对手都死掉了,你还活着,当用户再去想用这样的服务的时候,就会想到你。这时候你就会获得很多天然的好处,你不用推广,用户只能用你的产品。汽车之家为什么能活下来,就是其他几家都没声音了。用户在上面越来越集中,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58同城、去哪儿、汽车之家等公司无疑是“被剩下来”的。而且熬的过程中,他们还需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可以说,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可能要同时进行。58同城以UGC起家,但是通过为中小商家提供营销服务拿到收入,最终也凭借这个故事成功上市。 《创业邦》7月刊的封面曾报道汽车之家,它的天使投资人黄明明在文中总结道:“回过头来看汽车之家,之前五六年就是一个卖广告的垂直门户,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任何想象力。但就是靠使笨力气,才做成一个具备1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