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巡讲话后,他预感到有大事发生,在凌晨3点召开会议。村干部还睡眼惺忪,他却喊出四个字:“借钱吃足!”华西村狂借2400多万,疯买上万吨钢坯、上千吨铝锭,把仓库堆满。别人说,吴仁宝开会,赚了一个亿。 当年穷得没饭吃,后来家家住别墅、有汽车、人均存款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真的不行了吗? 穷则思变 1928年11月,吴仁宝在江苏江阴吴家基(今华西村)一户农家出生。他的儿时记忆中,只有一个“穷”字。他11岁给财主放牛;14岁家里断粮,只好去摸鱼捉虾换大米;16岁想着贩布赚一笔,没想到一年赔光老本,只好回乡当长工。解放后,吴仁宝穷人翻身入了党,一门心思要摘掉穷帽子,让村民富起来。 当年,华西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草房破烂,垛墙歪倒,泥路曲拐,下雨就一片汪洋。全村就800亩土地,还被分割成1300多块,高低错落不成片。由于实在太穷,外村没姑娘愿意嫁过来,所以有“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的民谣。 吴仁宝却憋着一股改天换地的劲。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吴仁宝当上村支书,上任就搞耕作革新,产粮大增,成了饥荒年月的大能人。1965年他又发动村民搞了个15年“大规划”,靠肩挑手扛,将河流改道、削峰填谷,平整了全村地貌。结果提前8年完成规划,还成了全国农业先进典型。
华西村人为之振奋,精明的吴仁宝却早早算清了一笔账:全村就600多个劳力,把田“种出花”来也就混个温饱。人口比粮食涨得快,土地就那么点。靠着种地刨食,肯定没出路。 思来想去,吴仁宝认准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个理。1969年,他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吴仁宝干这事可有“掉头”之险。为保密,吴仁宝在工厂周围筑墙围布,搞得像“地下工厂”。工厂白天关门熄声,有领导和外人来参观检查也不知情;人走后,村民又返回来加班加点……偷偷摸摸10年干下来,小五金厂大赚200多万,悄无声息成了“暴发户”。 邻村忙着背语录、跳忠字舞,穷得揭不开锅,华西村却拼命搞生产、闷声大发财,吴仁宝也偷着乐,难道跳忠字舞就能多打粮食?1972年,全体村民搬进了新盖大瓦房,家家有存款,外村姑娘排着队要嫁进村,连小伙子都“倒插门”……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华西村发啦! 起落人生 “文革”年代,出名暴富可是da麻烦。有人拿“用生产压革命”的“帽子”来压吴仁宝,他却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话给怼回去;有人死咬不放,说华西村是“假典型”,把吴仁宝告上中央。结果中央派人一看,反倒很欣赏吴仁宝,又把华西树成一面红旗。 这不是吴仁宝第一次遭排挤打击。60年代,华西就被讽为“吹牛大队”;文革时,吴仁宝被“造反派”挂黑板批斗,幸亏被群众保护下来;70年代又成了“假典型”……人生沉浮中,吴仁宝想透了一件事:一定要实事求是。 1958年,全国猛刮“浮夸风”,吴仁宝在公社村干部“报产量、放卫星”的大会上,咬牙报出亩产3700斤,还被人说成“保守”。多年后,吴仁宝反思这段往事,想清楚了亩产万斤和3700斤都是假话,而对付“假大空”,不能“明顶”要“暗顶”:不管领导说什么,全部先答应,可不符合华西实际的,坚决不执行。靠着搞“形式主义”,吴仁宝一次次抵御了“官僚主义”,保住了“实事求是”的底线。 搞来搞去,吴仁宝终于靠“地下工厂”起了家。一个小村官,老百姓全拥护,撤又撤不掉,抓住他小辫子的人也无可奈何。1973年,吴仁宝竟官运亨通当上了江阴县委书记,最高官至省委委员,却始终没放弃华西大队书记的职务。
吴仁宝当县官也不一般,他把三分之二的干部轰下乡,去基层同甘共苦。短短5年间,江阴工农业生产总值就翻一番。可干出业绩得罪了人,1980年,身为县委书记、省委委员的吴仁宝竟落选县党代会代表。他干脆又回到华西村,继续当他的村官。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吴仁宝的人生低谷,他却毫无失落感。官越做越小的他又兴奋起来,从此可以专心致志建设华西村了。 奔腾年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