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这样规模的火车模型实体店尚属首家。长鸣渐渐成了上海乃至全国火车模型爱好者们的乐土。工作室一半的空间留给了沙盘,不仅有最普遍的HO(1:87,模型大小为实物的1/87)和N (1:160)比例沙盘,甚至还包括了1比例(1:32)大比例火车模型沙盘。不少发烧友喜欢带着自己的爱车来长鸣的沙盘跑上一圈。工作室作为火车迷们聚集的平台,开始有了玩和交流的氛围,消费者慢慢转变成朋友。现在每到周末,长鸣的顾客、一位工程师朋友还会把自己的工作台搬来长鸣,为车迷们现场修理模型。
用“变态”的标准自己造车 在长鸣之前,火车模型的生产厂家基本分布在德国、美国等火车模型文化发达的西方国家,市面上能买到的火车模型以及配套的建筑、人物动物模型也都是西式风格的。因此自开店以来,造出长鸣自有品牌的、中国特有的火车模型就成了两位创始人心上盘桓不去的念头。 朱海杰玩火车模型二十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他们开网店以来对各类模型的了解构成了长鸣自己造车的最大资本。确定了中高端的定位后,2015年年底,6K和8K两款国内电力机车的设计方案差不多同时启动了。 这两款从80年代起奔驰于中国铁轨上的电力机车是车迷心中的经典车型。其中6K型电力机车是铁道部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向日本川崎重工业、三菱电机订购的,配属郑州铁路局洛阳机务段使用;8K型电力机车则是向欧洲五十赫兹集团订购,投入丰沙铁路、京包铁路使用。 火车的经典程度与设计制造的难度基本是成正比的。钟言和朱海杰谈到选这两款车的初衷,还是作为车迷对6K、8K最直觉的喜欢,加上此前没有制造商做过它们的模型,就壮着胆子开工了。 第一步是模型的设计图纸。以8K为例,钟言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追着即将退役的列车跑遍了北京、大同和天津,拍摄了超过5000张照片,其中不乏大量的车厢细部特写,比如铆钉的数量、踏板的花纹、车顶走板的焊接方式等等。钟言在抠细节上爆发了geek的执着——用一般人的话说,是“匠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变态”——为了还原车厢底部的细节,他钻了两次火车,一次在天津,一次在北京,用卧轨的姿势潜入车厢底部,拍下照片以在设计图纸上最大程度还原8K原貌。
长鸣以项目制的形式请来设计师画出图纸,一遍遍修改后再交给合作的厂方——德国某个顶尖火车模型品牌在国内的代工厂。生产线上的新一轮折磨开始了。 火车模型的魅力之一就是在方寸毫厘间再现百倍庞大的车厢实体。全长18米的8K机车,缩小87倍后,部分配件的尺寸变成了毫米级,“最小的零件大概是0.25毫米”。讲究细节意味着生产线上可能出现更高的报废率。试生产的模型返工了好几次,有时只是因为少了一个铆钉。为了尽可能还原所有细节,8K模型的零件数达到了600余件,是一般火车模型零件数的两倍,几乎钟表级别的精细工艺——和钟表一样,火车模型也是由人工完成组装,因为机械的装配精细程度还达不到要求。
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被暂时抛到一边。钟言和朱海杰以乐在其中的心态跑完了自己造车的马拉松:最终6K从设计到成品经历了15个月的时间,8K是13个月,开发费用都在百万以上。 长鸣想到了能考虑的每一个设计细节,却没想到两款车推出后的火爆。6K在推出当天售罄,后续补货也很快卖完,工作室甚至连样品都没留下;定价2698元的8K上线5小时卖出超过100台,不到一周750台销售一空。 从火车轨道延伸出的商业空间 对钟言、朱海杰、以及许多火车模型爱好者来说,对火车模型的热衷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时代,或许因为火车鸣笛声是父母归家的信号,或许因为乘着火车看到了更广的世界,或许因为一部动画片《铁胆火车侠》而与火车结缘……间距1435毫米的两行枕木轨道,顺着他们各自的人生延伸去了不同的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