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工具降低。美拍让普通人也能拍出不错的视频,圈到了一批缺乏视频制作能力,却有足够创意的内容生产者。荔枝FM通过手机录制节目+免费存储,吸引了大批电台发烧友。 比如粒度降低。从博客到微博,从长视频到短视频,内容粒度越来越小,制作和消费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微博比博客好写,短视频比短片好拍。 比如社交压力降低。Snapchat的阅后即焚,快手的low,脉脉的匿名聊天,都降低了用户的社交压力,让他们更乐意产生内容。 2)内容标准化 标准化往往包含软硬两部分。 硬的标准化是编辑器,是形式上的标准,比如新浪微博的140字、抖音里的配乐、小咖秀的视频片段,豆瓣&大众点评的打分体系。
豆瓣和大众点评的评价编辑器 这种标准化保证了平台内容的形式和样式,也便于后续的内容分发。 软的部分是平台规章,是调性上的标准。 比如知乎在用户注册之后,会通过一系列官方问答教育和引导用户,如何使用知乎平台。
如何制定标准,是否合理,就看你在第一个阶段(找到那群人)下的功夫了。同时这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平台的演化逐步迭代。 3) 内容填充 平台初期,运营人员往往要手动填充精选的内容,同时通过话题运营的方式,引导种子用户生产内容。 内容产生后,更是要把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拉上,各种点赞、评论。通过迅速的反馈和充分的尊重,激发你的种子用户创造更多内容。 平台的初始内容和话题,往往决定了其相当长时间内的调性。 比如知乎,最开始主要内容是互联网创业,大V是类似”温兆伦“这类的程序员们。后期内容才逐步丰富,轮子哥也化身带看党,专门给爆照的妹子点赞。 (三)内容分发 当这群人终于积累了一定量级的内容后,分发就变得异常重要。 UGC最核心的秘密,是赞、评论、关注。 我的朋友小明做了个漫画公众号,只有5个粉丝。第一篇发完以后,觉得看不到希望,放弃了。过了半个月登录公众号,在后台发现一个小萌妹的留言:姐姐你怎么不更新呀,我超喜欢你的漫画的!小明当时激动的涕泗横流,当晚就熬夜又更了一篇。 我做公众号「金龙聊运营」的时候,前几篇文章阅读量都是个位数,也一度不想做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每篇文章都被点了一个赞,有一个留言。打开一看,原来是我老婆,她说你写的真棒。这让我坚持到现在。 UGC的背后是社交,内容制造者最核心的需求,是其他用户的肯定。 而分发机制决定了曝光量和匹配度,进而决定了不同用户得到赞、评论和关注的数量,并最终决定了社区的结构和调性。 分发机制的背面是惩罚,是对违规和不符合调性内容的果断打压,比如知乎的折叠机制。 你会发现,不同UGC社区的实质性区别,不在于用户low不low,女权多不多,妹子好不好看。分发机制才是内容社区的核心。 分发分为站内分发和站外分发。 1)站内分发 千人一面:榜单和话题,是典型的站内分发。话题是个很好的工具,可以根据时间和事件节点,将优质内容进行整合,集中呈现。 千人千面:feed流×机器分发=千人千面。 分发的依据包括兴趣、位置、关系链、热门和人工推荐等。 兴趣:几乎所有内容App,注册后都要求你选取几个感兴趣的领域,就是为了根据兴趣分发内容。 位置:典型的是陌陌、快手。位置分发有社交的意义,同时资讯类内容天然具有地域属性。 关系链:通过关注动作构建关系链,并进行分发。 热门:当前热门内容的露出。 人工推荐:由运营人员人工筛选出优质的有潜力内容进行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