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就要用探探,三年模拟五年脱单!脱单就要用探探,左划就是不喜欢,右滑就是好喜欢,配对成功一起玩!探探,九零后都在用!” 在近两年热播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中,很多观众都被魔性的探探广告洗了脑,虽然有人称赞有创意,有人颇为反感,但探探的几句广告语却将陌生人社交的几个关键词概括得很清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QQ和微信几乎承载了国内网民全部熟人和陌生人关系。在阿里的“来往”、小米的“米聊”、网易的“泡泡”折戟沙尘后,新的社交产品能从巨头的夹缝中走出一条生路吗? 6 月 21 日,陌生人社交平台探探宣布完成 7000 万美元的 D 轮融资,由 YY(欢聚时代)、元生资本领投,赛富投资基金、众为资本等跟投。 作为陌生社交软件,一直被认为是“国内版Tinder”的探探,似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从2015年1月获得由贝塔斯曼领投的A轮融资以来,探探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四轮融资,备受资本的青睐。 要说探探能挑战QQ和微信确实言过其实,但当95后逐渐成为社交产品的主力军,陌生人社交应用嗅到了商机。对此,探探创始人王宇解释道,“大家对熟人社交已经没有需求了,真正的痛点还是在找恋爱对象上。至于婚恋网站,对年轻人来说,这些网站就像史前生物一般。” 是创业合伙人,也是夫妻 2014年的“双12”,陌陌(MOMO)成功在纳斯达克敲钟,仅仅历时三年便扶摇上市。一时间,陌生人社交被奉为“第四个风口”,战场烽烟四起。而陌陌上市的这一年,探探联合创始人兼CEO王宇和联合创始人潘滢也经历了创业生涯的重要拐点——他们暂时放下苦心运营了七年的时尚社区P1,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探探上。 王宇和潘滢相识于瑞典,当时潘滢在普华永道做商务工作,王宇在爱立信做研发工程师。 “瑞典有一个词叫‘lagom’,它的意思和咱们中国的‘中庸’相差无几。整个国家奉行中庸之道,这是瑞典的独特文化,其实挺适合养老,但不太适合我们年轻人。”王宇回忆说,“在瑞典的时候,一年只有两个案子,剩下的日子基本都在喝茶聊天,就觉得太没有挑战了。” 2007年,满怀抱负的两个年轻人回国一起创办了P1社区,一个以时尚和街拍为主题的垂直社区,但是时尚在中国是一个窄众需求,尽管P1吸引了一批质量很高的用户,但规模上却难以取得突破。 虽然事业遭遇了瓶颈,但一起创业的第五年,王宇向潘滢发起了猛烈地追求攻势,他们的关系也从合伙人变成了夫妻。常年并肩作战的两人积累了相当的默契,他们都想做一个更有意思、受众更宽泛的社交平台。 刚刚回国时,王宇就意识和西方年轻人的社交文化不同,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通过派对、酒吧和夜店去结识陌生人,他想要认识异性却苦于没有途径。在Tinder被美国市场检验之后,他和潘滢都意识到这个想法不能再等。2014年9月,主打两情相悦模式的探探正式上线,由王宇亲自带领技术团队开发,P1原班人马运营。 和Tinder类似,打开探探的App,系统就会主动推荐异性。用户沿着屏幕向左划开,表示不喜欢,向右划开,表示喜欢。划掉一张照片,系统自动跳出下一张。如果对方同时也“喜欢”你的照片,那双方就配对成功了。 看似功能十分简单,但王宇却表示这是有意为之,“除非数据上有特别大的价值,否则没必要去增加新的功能。做互联网公司,克制是很重要的一部步。克制自己做真正重要的,或者根本不去做。你自己觉得挺好的,但数据上没有达到目标,就不能上。” 就是这样一款简单的工具,运营数据却表现不俗。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探探手机注册用户达到9000万,有效用户(去除垃圾账号和封禁帐号)6000万,其中90后用户占比75%以上。日活量突破600万,次日留存率高达75%,并完成了超过30亿次用户配对。 “颜值落差”的大坑 但探探刚起步时,却遭遇了潘滢称之为“颜值落差”的大坑。 像大部分社交产品一样,探探将目光锁定在年轻用户身上,最初的推广也是一头扎进了大学。进军北京、上海、四川的几十所高校后,探探获得了初期的2万名种子用户,但是用潘滢的话来说,就是“完全玩不起来”。 在国内,大部分大一、大二的学生无论从生活状态还是社交方式上,都还没有从高中时代走出来,导致整个APP的用户看起来都是“洗剪吹”风格,但对于陌生人社交软件来说,用户颜值过低不仅会带来扣分效应,更会刺激其他用户的快速“逃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