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理论”其实并不是说要把“点线面”忘记,它的初衷是希望大家了解,虽然设计里有很多系统化的东西,但你可以把一些较为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从而帮助你更快速地掌握画面中的平衡,提高审美,让你的排版更加出彩。这些才是对你工作最实际的东西。 结合“点线面”来说,所谓“方块理论”中的“方块”不一定是四边形的,它可能是三角形的、五边形等等……如上文所述,一个画面上有许多个不同的“方块”,“方块”有主次之分,主“方块”可以由多个次“方块”组成。就像上图的左右排版或下图的LOGO居中排版,无论画面中有多少个“方块”,让其达到最终的画面平衡,就是“方块理论”诞生的目标。 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作品,只要是一个静态的作品,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方块”:有主体方块、次主体方块、或辅助方块。简单形象的说,就是有大的方块、中的方块、小的方块、更小的方块等等。 如上文所述,在一个主体方块里面,可能也有层次的划分,例如一个大标题就是一个大方块,底下的文字是一个小方块。就像大方块有若干个小方块组成,而小方块有可能也是由若干个更小的小方块组成,简单来说就像是玩积木一样,有很多不同大小的积木拼出一个作品来。你需要记住,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这些方块的组成最终都是为了达致画面的平衡。 接下来我将用一个案例让大家可以更直观地理解 “方块理论”:这是我刚完成的《彼得的蜜蜂》项目(关于《彼得的蜜蜂》的项目详解,我会在另一篇文章讲述,这里我们先初探一下“方块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
首先我们来看上图,它是由一个LOGO加一句英文Slogan,左边有蜜蜂,右边有蝴蝶,下面有一些不规则的圆点组成的,色调是浅黄色,画面是上下排版。根据“方块理论”你会看到主体LOGO是一个主体方块(A)(内含蜜蜂与蝴蝶),圆点是一个次主体方块(B),最外面底色是一个辅助方块。 我们接着分析,其实主体方块里面也有主次之分,LOGO是最大的,Slogan相对小一点,为了突出品牌特性,在LOGO左右加入了蜜蜂与蝴蝶,形成一种大自然的感觉。这就是画面中主体方块的构成。次主体方块看上去是不规则的圆点,其实它们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它们是通过很多块横竖结合的线条产生的,每一条横条的宽度与横条之间的间距都是一致的,竖条的高度与竖条之间的间距都是一致的,而它们各自交错的位置便形成了圆点。辅助型方块其实是一个纯色,它是基于品牌定位主色调所产生的(我会在下文的色彩构成部分详细说明)。这个就是使用“方块理论”对作品初步的分析,相信大家通过这个理论,去看一幅作品,或者说去创作一幅作品会比之前更加得心应手。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对“方块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会结合平面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继续来分析一下刚才那个案例。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与组合,它是以理性与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就是美学的系统工程。而就刚才那个案例来说,我们先说主体方块吧,主体的比例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一定要是视觉的中心,就像上图中的LOGO一样。次主体方块是圆点,在上一节我已经讲过,圆点是最原始的生命体,无论是一只蜜蜂还是一只蝴蝶,当缩小到最小的时候,它们就是一个个圆点,是最小面积的,圆点是一切的起始,所以也特别符合这个品牌的特性,另外分散的点可以活跃画面,让整体画面灵动起来,所以用圆点来作为次主体方块,在画面中形成主次关系,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平面构成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