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间能回到一年四个月前,我绝对不会选择来这里(深圳)。但现在实在没法回去了。”晓健(化名)低声叹了口气。 在旁人看来,晓健是一名风光无限的创业者,名片上印着某创业公司合伙人兼COO,游走于各场路演活动之间,很可能成为投资人选中的宠儿。 然而晓健却坦言:“你以为我在创业,以为我很风光,实际上我的生活比打工的还不如,而且要忍受许多让人‘抓狂’的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被创业者”,也是一线城市里许许多多“被创业者”的其中一员。 在风口驱动下,许多普通的“打工者”都有了创业的野望。不少年轻人希望通过几年的辛勤与努力,再加上点际遇,换得下半辈子的成就,甚至有许多人想都没想就“跳”进了创业的大潮里。 那么,谁是真的创业者,谁又是“被创业者”,晓健是否是很多人的缩影? 创业者“安利”下 打工者把持不住“躁动的心” 一年四个月前,晓健还在老家的一家“新三板”企业里担任策划专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公司的互联网产品做策划和执行推广活动。三千八百块钱的月薪,扣除社保医保之后,在老家这样的三线城市,已经算是“高收入”了。 “家里人对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了,因为消费水平低,所以这样的薪水每个月我还能赞起一点来当‘老婆本’。”晓健告诉懂懂笔记,在老家,虽然每天的生活都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还比较惬意。 大概是在三年前,晓健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变得“不安分”了,他周围很多朋友说要到大城市闯一闯,因为北上广深有太多太多的机会。 “一开始听到这话,总会觉得是农村年轻人在不被家长的理解下,毅然进城的感觉。”晓健告诉懂懂笔记,身边一个个好友纷纷离开家乡闯入北上广深,在朋友圈也能看到他们生活的多姿多彩,但自己因为是缺乏“闯荡”的基因,并不为所动。 然而一个契机,让晓健动摇了。就在他进入这家“新三板”时间快接近两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突然开始拖发工资了。 “公司并没有透露原因,但对于一直安逸习惯了的我来说心里有点慌了。”晓健觉得公司之前的业务就是在为当地传统企业做网站和相关应用的开发,标榜“互联网+传统企业”的思路在小城市里没太多企业能够接受,毕竟他们有成熟的模式,固定的客户,稳定的收入,谁没事愿意“思变”。 就在晓健意识到发展危机,将自己的想法与一位早已“逃离”家乡小城的前辈提起后,这位前辈一本正经的告诉他:“市场太小,资源太少,传统企业老板思维固化,在这里做互联网的生意无疑就是死路一条。” 虽然这是与前辈的一次简单交流,晓健却陷入了沉思。在公司的层面上,因为许多开发业务谈不妥,所以“进账”明显变少了,拖发工资成了公司每个月的“常态”。 拖发,虽然是有拖无欠,但对于晓健来说,却将这样的现象与前辈说的话进行“对号入座”。 “许多传统企业主不愿意在互联网上进行过多的尝试,就连开个微信公众号都觉得浪费精力,思维的确固化了。”晓健告诉懂懂笔记,即便是愿意“尝鲜”的企业,也会因为他们公司本身的开发能力限制,最终因看不到想要的效果而终止合作。他开始相信,这一切都是前辈所说的“小城市”资源瓶颈所累。 “记得2013年的高中同学会上,能够来的只有零星七八个,许多都在广州和深圳赶不回来了。”晓健开始思考,一线城市是不是真的有许多自己想象不到的机会?自己是不是应该也跟着大家的步伐“闯一闯”? 就在他拿不好主意的时候,晓健再次将困惑与前辈分享了一番。 “来吧,我自己公司刚好缺个策划人才,10%股权和每月5000块的创业补贴,公司做大了我们大家都有份。”晓健记得,对于他的困惑前辈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是提议晓健应该出来“见识”一下世面了。 对于当时的收入情况,这位前辈开出的条件让晓健非常动心。而且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创业风口之上,有许多新奇的未知吸引着晓健想去“探索”。 “之前多少有了解过,深圳遍地都是创业企业,许多公司也不讲究严格的层级关系,合伙人制度是创业企业的‘标签’。”最让晓健充满憧憬的是,公司万一做大了自己也是合伙人之一,风口行业“借势”的成功率应该是比较大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