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 - 轻松上网从此开始!

上网第一站

当前位置: > SEO >

我曾创办了市值百亿的公司 却被投资人“扫地出门”(2)

时间:2017-10-30 10:55来源:微信公众号:硅谷密探 作者:跌名 点击: 我来投稿获取授权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www.swdyz.com不承担连带责任,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删除。投稿如果是首发请注明‘第一站首发’。如果你对本站有什么好的要求或建议。那么都非常感谢你能-联系我|版权认领
他的投资机构凭借着对创业者友好的美誉迅速受到欢迎,并且拥有多起成功投资案例,包括 Facebook、Twitter 和 Skype。于是此后,A.H. 的投资风格,开始被广

  他的投资机构凭借着“对创业者友好”的美誉迅速受到欢迎,并且拥有多起成功投资案例,包括 Facebook、Twitter 和 Skype。于是此后,A.H. 的投资风格,开始被广为借鉴,那就是:相信和放权给创业者。

  时至今日,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权力分配已经反了过来。大部分情况下,后者能始终保持对自己所创办公司的主导和管理权。这种变化的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网景和A.H.,还和以下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科技创业者想要迅速掌握企业管理方法,已经不是难事。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分布和传播,让你能查看到任何想要的知识和内容。

  想系统学习的话,各大名校基本都提供网络商学院和 EMBA 课程。而 VC 机构和各种孵化器加速器,还会定期举办各种聚会,邀请知名高管讲授管理实践经验。

  其次,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一家公司仅仅依赖一套产品或技术,只能坐吃山空。无论估值/市值多高,公司必须不断创新和进步,甚至不断挑战和淘汰现有的商业模式。随便看看新闻,就能感受到国内 BAT 国外 FLAG 对于创新的迫切需求。

  所以创始人所建造的那套创业文化和氛围,可能比“守成式高管”们稳妥的企业管理经验,要重要得多;并且既然选择创业,创始人们往往在某些领域具备高瞻远瞩的目光,能更好地带领公司向未知的领域前进。

  曾经履历光鲜的 CEO 空降到创业公司,一般是为上市做准备。但今天创业公司的持股者们,未必一定要通过 IPO 或者卖掉公司来变现——繁荣发展的二级市场上,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活动已经很常见。

  另外,创始人手中的股票,有时候可以在下轮融资时允许变卖(有比例限制,一般在10%到33%之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变化的逻辑是:让创始人早点从创业中获得实际利益,能鼓励他们从长期角度为公司打算,帮助公司更健康的发展。

  3

  最后,投资机构面临的环境,已经从“卖方市场”变成了“买家市场”。什么意思呢?

  以前是公司到处求投资,现在,只要你有好的产品或技术,创业公司分分钟跻身“独角兽俱乐部”,能同时受到几十上百家 VC 们的追捧。

  VC 只有开出更有诱惑力的条件或更高的估值,才可能把钱投进去。此前和一位投资人吃饭,她就抱怨:因为自家机构在硅谷属于“新人”,所以虽看中很多创业公司,人家却不肯接受她家的投资。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创业公司从起步到最终IPO或者被高价收购,管理权从曾经的投资者掌握,变成由创业团队一直抓牢。

  很多创业公司留给外界的印象,也和创始人 CEO 牢牢绑定,比如Uber 和卡兰尼克(“不择手段地发展”),Snap 和 Evan Spiegel(年轻任性自我)。

  总体看来,这种创业公司的权力变迁过程,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

  这中间当然也有“副作用”。那就是:今天的投资机构更多地是“被动投资者”身份,往往不能参与到被投公司的日常运营中,这让创业公司缺失了外来的监督。所以,假如创始人并不是合格的领导者,只要不爆发出严重的丑闻,VC机构就发现不了这点。

  退一步说,哪怕他们发现了,只要创始人的“坏毛病”只在公司内部发作,而没有影响到客户和估值,那VC们更愿意睁只眼闭只眼,毕竟闹出矛盾,你可能就在该公司下一轮融资中被踢出局了。

  但是,只要“副作用”没有成为常态,或产生的坏处比好处更多,那么我们可以预计:创投圈“对创业者放权”的友好氛围,会继续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布者资料
第一站编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2-05-22 19:05 最后登录:2014-08-08 03:08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