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号,可能是 Uber 联合创始人和时任 CEO卡兰尼克,最煎熬的一天。 诺大的会议室里,来自Benchmark、First Round Capital 和 Menlo Ventures 的投资人,这些曾经公开对他大加赞誉的家伙,如今却咄咄逼人地告诉他:Uber 现在烂摊子一样的局面,你得负主要责任。 当天夜晚,卡兰尼克引咎辞职。2017年,Uber 爆发一连串丑闻。根本上,这确实源自卡兰尼克的强硬作风,和他一手打造的,“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的Uber“狼性文化”。 再说另一家公司 Zenefits,2015年还是炙手可热的硅谷明星——创立两年估值45亿美元,辉煌一时无两。 但是由于创始人和当时的CEO,Parker Conrad,过于追求公司发展和业绩,忽视团队文化建设,导致 Zenefits 丑闻迭出,包括员工在公司抽烟喝酒甚至发生性行为,以及业务模式在一些州被判违法。随着法院传票到达,这家公司迎来了疾风暴雨,迅速从高位跌落。 Parker 公开表示,在公司发展过快时,企业文化和管理跟不上。随后他因为管理不力而引咎辞职。 为什么我们要聊到这两家公司?因为它们很具有代表性——创始人在公司发展壮大以后,往往会持续担任 CEO。 但创业取得好成绩,不代表就能成为好的管理者。这两个例子中,CEO们的不当管理和表现,给已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带来了灾难性影响。 这种情况以前少有发生。在互联网时代开启前,创业公司从起步到融资到上市的过程中,投资机构逐渐会占据主导权和掌控权。往往公司上市后,创始人早就不在核心管理层了。 但是近年来,无论国内外,startup 的创始人会一直担任公司主要管理者,却已经成了共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原因比较复杂,但是细细缕来非常有意思,也让我们看清楚:权力是如何从投资者之手,转移到创始人手中的。 1 要解释清楚这个话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曾经,创业公司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投资者能逐渐手握大权? 互联网时代之前,一家创业公司想把股权转化为金钱,主要渠道就是上市(现在你可能会被高价收购)。 而想上市的话,就得寻找著名投行的帮助,比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以及它们在硅谷的合作伙伴。通过这些机构向自家客户推荐,你的股票才可能卖个好价钱。 作为资本运作者,机构们判断一家公司能否上市,有两个重要的标准: 第一,你的公司确实能通过卖东西赚钱,而不能跟现在这样,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哪怕都是免费用户) 就考虑上市。 1980年苹果公司上市前夕,宣传造势强调的重心,就是自家产品卖得好、赚得多:“我们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苹果二代个人电脑系统,价格从1850美元到高达5000美元...截止1980年10月31号,我们已经卖出13.1万台主机。” 第二个标准,就是公司已经连续数个季度保持盈利和收入的增长;然后管理者得能说服投行的人精们——能在上市后继续保持这个势头。这是为了保护认购股票的银行大客户们的利益。 很明显,科技创业者们不太擅长做这些事情。他们往往专精某些领域,但一般不是销售和演讲。 那么为了打动投行的心,投资者们就出手了——一贯做法是从大公司挖来一个履历漂亮的高管,空降成创业公司的CEO。 这些人有管理成熟企业的经验,能带来华尔街喜闻乐见的东西——各种数据表、产品技术说明书、完整的销售计划以及美好的未来展望。 此时公司的创始团队,就被从日常管理职位上挤走(运气好的话能保留 CTO 的位置)。 我们还拿苹果举例子:苹果刚创立一年,早期投资人 Mike Markkula 就觉得,两个创始人乔布斯和 Wozniak,都不够资格管理公司。 于是他拉来一位有经验的高管担任 CEO,接着干脆自己取而代之。此后数年间,乔布斯一直想把 CEO 一职夺回,但都被董事会否决。至于此后他怎么如愿以偿,那就是另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由此我们能看出,投资人和董事会,曾经是握有极大的权力,能决定公司最高层人事任免和发展方向的。 但创始人被“赶下台”后,一家公司在曾经的 startup 阶段时,所具备的激昂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往往也不复存在。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以前的创新速度是很慢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被建立后,往往能维持数年以上屹立不倒。投资者在此期间早有充裕的时间从容将股票变现。等到新的技术变革出现公司受到冲击,那又关我何事呢? 2 这种投资者和华尔街左右创业公司发展的情况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网景(Netscape)公司带来冲击。 1995年,刚成立一年的网景公司上市,主打产品是网页浏览器。这件事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开启。 同时,当时还没盈利的网景公司,首度打破了“必须赚钱才能IPO”的老规矩。投资圈意识到:公司的估值,可以基于其未来的盈利可能。 此后这种思路越来越被应用于科技公司估值。今日的特斯拉一直亏损却市值500多亿美元,我们都已习以为常。 网景还给创业圈带来另一笔财富:其联合创始人之一,Marc Andreessen,后来联合成立了硅谷VC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A.H.)。 曾多次创业的 Marc,理解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残酷现实和难以避免的起起落落,因而对创业者报以支持和放权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