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映客从一开始就选择不签公会,而是通过一种“潮流、时尚”的气质吸引用户自发前来,主播出于交流、陪伴和分享的目的开播,用户打赏是鼓励而非施舍。 奉佑生对产品调性的极端追求快速形成了映客的社区氛围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形成了映客的品牌印象。“在用户眼里,‘映客’是唯一一个‘城里人’玩的直播。”奉佑生说。 同时,口碑带动的商业闭环初显。在平台上自发形成了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用平等的方式强关联,并且开始自传播,向外输出映客的品牌效力。一时间“上映客,直播我”成为了潮流。 奉佑生认为,在这场急速上升又急速退潮的风口中,映客真正沉淀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社区调性,本质来说就是强黏性的消费群体。“映客有中国最年轻的高消费人群,我们了解他们,未来也会在这个边界下拓展。”奉佑生说,基于他对“人性内核”的了解,以及对垂直人群的把握,做出另一款“映客”,并非不可能。高端社交、游戏、棋牌类都是选择。 不一样的打法 “映客比别人的节奏更快、更狠。”奉佑生说——行业萌芽时,映客敢于砸钱,占领用户心智;行业迅猛发展时,映客走上70亿元估值顶峰;而在行业下滑时,映客迅速以60亿元估值被上市公司收购。 很难想象一个新行业能在爆发一年间取得如此高的市场规模。映客在2015年5月问世时,只有少数几家游戏直播平台上线,泛娱乐直播市场还几乎是空白;根据投资银行瑞信数据,2016年直播一跃成为25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近似于2013年电影市场票房总额,2016年移动游戏市场的一半规模。 在行业蓄势待发的时候,映客选择先人一步撬动行业。2016年春节期间,映客刚融完800万元人民币的A+轮,就决定猛砸1亿元广告。“直播”概念迅速得到普及。映客塑造了 “看直播、上映客”的品牌力,DAU(月活用户)从100万以几倍速度增长,映客团队从几十人迅速拓展到300人。 而映客来钱快、成本低的打赏模式,吸引了无数主播、观众、平台、资本涌入。一位接近腾讯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2016年5月份时,腾讯内部,包括微信一共有13个团队在做直播产品。 春节期间爆发后,直播行业逐渐走高,并于2016年10月左右达到顶峰——9月,映客投资方昆仑万维转让3%股份,套现2.1亿元,映客成立一年估值达70亿元;10月,映客月活跃用户数已达数千万,创造了行业峰值。在这之后,直播市场数据开始下滑,直播行业开始进入下半场。 其标志为,一是用户使用时长下滑——根据QuestMobile数据,直播平台月人均使用时长在2016年下半年达到峰值203分钟,随后一路下滑到2017年初的182分钟;二是行业洗牌,更多的资本向更少的头部集中——2016年,全国300多家直播平台中,31家完成36起融资,总金额108.32亿元;而在 2017年上半年,融资事件14起,金额71.12亿元。 直播红利结束得过早吗?奉佑生认为,时间窗口已经比预想的长了很多——千播大战格局早已定下,不停进场的资本和创业者延长了上半场时间。“2016年上半年胜负就已分出。”紫辉创投创始人、映客A轮投资人郑刚说。 泛娱乐直播是一个视频实时互动社区,其网络效应远强于视频、短视频、游戏等其他娱乐方式。只要产品及格,先发优势能形成壁垒性的用户黏性,实现流量滚雪球式的增长。因此,直播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差异化竞争能力是上半场竞争的关键。 “时势造英雄,走得早是映客的绝对优势。”彭超说。前后脚入场的映客、花椒直播、YY等收割了流量红利,保持头部位置;陌陌、快手等社区切入直播后,依靠了前期差异化积累迅速起量。 而2017年上半年今日头条发布的火山直播,即使背靠巨大流量池也难以起量,上线几个月后调整为火山小视频。腾讯直播主力产品Now直播也没有发展到与腾讯的流量资源相匹配的体量。 “用户认知一个行业是认知第一品牌。除非是工具产品可以靠用户体验消灭对手,否则占领了用户心智,巨头也追不上来。”奉佑生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