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这个概念被赋以新意或许可以从2015年底罗辑思维“得到”荡开一笔算起,似乎此前视频、音乐、文本都算不上内容似的。此后守着动辄过亿注册用户却略感“钱途无亮”的平台玩家在前后时间也不约而同相继汇入进来,曾经商业摸索对其来说像一扇门:左边推开广告,右边推开电商,但总觉得打开方式还是不对,内容付费让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而另一边对于用户来说,购买的内容产品质量依然良莠不齐,虽不乏各平台争奇斗艳请出名角专业好内容,但未免也会遇到沐浴更衣做好品茗准备而揭开盖子不期然地喝到一口茶叶沫般的惶恐。 内容平台们这次商业化尝试真的找对路了吗,“内容付费”流行起来了,然后呢?
(以上表格为网易科技根据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内容付费产品分类举例梳理) “这会是我们未来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包括网易云课堂在内的几家业内相关公司负责人不约而同向网易科技确认。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也向网易科技透露,截至2016年底,喜马拉雅的付费内容营收占比已超过50%。 头部资源争夺与边缘业务关闭也随之开启。 “得到”从最初便不吝重金邀请各个知识领域的“头部老师”入驻,创始人罗振宇在2017年3月一次小范围交流中直言对这些个体的邀请都是预付制,而且是“一笔不低于七位数的预付”,可以说多少很有些城门立木的意思了。 “慢公司”豆瓣旧瓶装新酒,也在2017年3月上线了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相继搬来北岛、白先勇、戴锦华等与其平台用户风格相近的文人学者打头阵,并下线了豆瓣一刻、豆瓣东西等对于商业化来说意义相对鸡肋版块,据传豆瓣FM也将关闭。 新世相在2017年10月上线“读书会”,签约张宏杰和冯唐自书自讲,同时陆续停掉了此前“图书馆”等尝试业务,创始人张伟告诉网易科技,内容付费产品推出后,其他战线正在不断收缩, “这是新世相目前最重要的一次升级”。 蜻蜓FM上线高晓松“矮大紧指北”、蒋勋说红楼等偏休闲话题调适众口。 …… 携带着延续了几千年用户所需”传道授业解惑“基因的内容平台,好像终于接对了互联网时代商业暗号,找到自洽逻辑。 但是到现在,一团和睦繁荣的内容付费仍有许多问题待解答,比如市场上现有的内容到底是不是用户真付费需求, 又比如,怎么让产品保持可观复购率,已有的产品现在都有哪些尝新玩法。 当然还有那个公司们最关心的问题:内容付费到底是不是这些平台的终极商业模式。 一,“内容付费热”参与平台共性:厚积薄发的用户收割季 根据2017年各平台对外公布的数据,知乎在年初接受D轮融资一段时间过后,整体激活用户已经超过8400万,日活跃用户2200万,月PV140亿;创办了12年的豆瓣注册用户早已过亿级;得到App宣布有超过1100万的用户;连依附微信渠道的新世相也累积起了近400万粉丝。4岁的喜马拉雅FM则表示注册用户突破了4亿。 但客观来讲,豆瓣果壳也好,知乎云课堂也好,从商业化角度讲实在谈不上“快”,口碑上的博尔特,盈利上的蜗牛。 不论是知乎出版实体书、豆瓣开通市集,还是喜马拉雅做智能音箱、新世相一次次“丢书大作战”、“逃离北上广”寻找冠名商,看起来多少总有些不成体系小打小闹摆地摊的意思,并不像来真的。近一年多不约而同地做起内容付费,才算是真的开起门店。 对于后流量时代的内容平台来说,前期的用户积累与沉淀更像是一场体能训练,现在才是跑马拉松的开始。 知乎创始人周源早在2015年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也坦言,原生广告是当年团队希望重点打造的变现方式,至于其他,“最重要的还是补充用户场景……我们可以找一个跟我们更贴近的、对用户相关度更高、更有价值的场景去尝试,但只是尝试,不能说我们做了肯定能做好。” 时隔两年,今年再度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周源则表达了现在不应该再把互联网用户仅仅看作流量的观点,“否则很难找到与用户价值更好的连接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