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蒋忠波介绍,网易云课堂现已涵盖75个细分领域,其中有三类内容付费表现明显较好,一是如PPT、PS等职场通用技能,二是如前端UI等专业技能方向,三是软技能及生活类内容。 此外,例如知乎Live、千聊等开启的有话题性直播,分答、微博问答等提供的有偿“咨询”,更多时候则更灵活自由,少有对实用技能指导期待。 推出高晓松“矮大紧指北”后,蜻蜓FM总裁钟文明也向网易科技表示:“我们这个跟商业财经卖焦虑不一样,我们听这个听得很轻松、很放松。”
(微博问答话题截图)
(截止2017年10月,知乎Live品类分布及数目) 投资了“十点课堂”、“壹心理”等产品的头头是道基金将内容领域视作主投方向之一,董事崔璀把用户有意愿付费的内容直接总结成了三个特点:一是要专业要有行业背书,二是要有框架有体系,三是要易懂。她以此推导,告诉网易科技自己主要看好的内容付费产品有两种:一是名人效应很强,比如蜻蜓FM上的高晓松“矮大紧指北”,一是如喜马拉雅、得到等推出的知识技能性产品。 总结起来就是,目前阶段用户对能提供到这些服务的内容还是更愿意买单的:1,可以帮助自己在职场上提升专业技能;2,提升知识见解等软文化;3,提供内容娱乐需求;4,有生活上建议指导意义;5,情感的疏导陪伴功能。同时专业、系统、易懂则是它们被大众接受的加分项。 三,平台正在怎么样从用户口袋里掏钱:内容生产与销售渠道同样重要 内容付费的游戏“不是你想卖,想卖就能卖”。在新世相的张伟来看,第一,要看平台有没有本事通过自己的渠道卖好;第二,如果没有自己的渠道,那至少需要有本事搭起另外的销售系统,“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他认为,对于内容付费产品来说,在初期销售渠道的能力不亚于生产的重要性。 2017年相继办了两场“知识发布会”、并于10月份轰轰烈烈在素有“文化线路”之称的北京地铁4号线上打出包厢广告的“得到”或许对此更有实际体会。
(得到App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的广告,图来自网络) 崔璀对于“知识付费”的推广方面研究结论是,一定要不断地用内容和产品与用户建立联系,并建议探索出爆款。 “不是说一上来就铺几百个SKU,谁上来都做一个产品,这反而会影响大家对知识付费的信任。知识和其他产品还不大一样,比如做书至少要三审三校,上课要有老师来讲,大家对它还是有权威的期待,有合适人选的背书会给平台赋能。” 而爆款则比较容易聚集起第一批愿意为内容付费的用户,也可以找到自己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她以“十点课堂”举例:刚开始上线时,六七个课卖的效果都是比较一般,大概几千份,“直到做柳先老师的心理课,一下子就做起来了,大家愿意为此买单,这个平台要不断通过数据的分析给到讲师或内容制作团队。” 四,现状与悖论:尴尬的复购率,非严谨的转化率比较,以及版权等问题 先说复购率。对于订阅类的付费内容产品,如果以一年为起始计算,那么第二年的复购率也会反映出一定问题。近一年多的付费内容热,事实上不排除平台的重度包装与用户的好奇尝鲜心理作用。而因为周期相对较短,目前还没有可以从宏观做复购率比较的数据,但多位业内人士对此也并不表露乐观,仅作观望。 张伟也曾流露过“名人变现的内容付费不会持久,很快会被整体上祛魅”的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