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抢了!双11创业者优选服务! 滕泰 张海冰/文 被称为“千年大计、国之大事”的雄安新区,除了承载着首都副中心,以及在土地、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引领作用外,还明确提出要成为中国“硅谷”。硅谷之所以成功,核心在于软产业、软价值,以及培育软产业和软价值的软环境。如何才能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呢? 硅谷成功的关键 硅谷作为旧金山南端从帕洛阿尔托到首府圣何塞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百年以来都是一片片的果园。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接受教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的建议,决定将校园的土地租给当时的高科技公司使用,开启了硅谷的传奇历史。 显然,硅谷并没有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缺乏廉价劳动力,交通运输并不发达。从硬财富创造的角度来看这里并不具备任何优势。但是如果从科研经济和软价值角度来看,情况就大不一样,它具备一系列发展科研等软产业的优势条件,构成了创新企业成长所需要的独特“软环境”。 例如,硅谷吸引着全球的创业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可能来自中国、印度,也可能母语是西班牙语、日语,但是在这片谷地上,英语成为他们的共同语言,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沟通的成本。 从文化观念来看,鼓励创新、容忍失败、鼓励“单飞”创业等观念在硅谷长盛不衰,自从著名的“八个叛徒”从仙童半导体公司出走,开创了英特尔公司开始,有想法的员工离开原来的公司跳槽、创业就成为这片土地的通行规则,甚至出现了加州政府因为苹果、谷歌、英特尔和Adobe四家公司互相不挖角而起诉它们的“奇闻”,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要推动和促进各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防止人力资源僵化、板结,阻碍了创新。 从法律方面,加州戴维斯大学法学教授、加州国际法研究中心主管Anupam Chander就认为,硅谷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归因于美国版权法和侵权法的关键实质性改革,这项改革极大地降低了硅谷孵化新的全球贸易商所面临的风险。具体而言,20世纪90年代旨在减少互联网平台对于第三方责任的担忧以及降低隐私保护程度的法律改革,为后来以Web 2.0著称的新兴公司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友好的法律生态系统。 相比之下,在欧洲和日本,过于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隐私侵权法,反倒阻碍了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发展。例如,谷歌和雅虎正是出于对日本版权法可能会宣布搜索引擎违法的担忧,它们才将服务器安置在日本境外;出于对法律环境的考虑,日本计算机科学教授会建议他的学生在日本之外发布他们的电脑软件;而英国首相卡梅伦则曾暗示,根据英国版权法,谷歌的搜索引擎可能是违法的。显然,这样对创新不够友好的法律环境是不会诞生硅谷的。 税收方面,在美国,初创公司除了给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外,一般就只有所得税,没有营业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税等赋税条目,也就是说创业公司不赚钱不缴税,这样可以相对有效地缓解创业者的资金压力。 金融方面就更不必说了,全世界风险投资的圣地——门罗公园就位于硅谷附近,这里集中了全美一半以上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推动了硅谷创新企业的发展,而创新企业的高速成长也为风险投资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投资者,这种良性互动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创业园区所不能比拟的。 硅谷软环境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学和圣何塞大学在内的8所大学、9所专科学院和33所技工学校、100多所私立专业学校。 其中斯坦福大学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斯坦福大学并不仅仅做了硅谷的土地提供者,更重要的是,它为硅谷源源不断输送着科学家、技术人员、企业家和创意天才,据说有5000个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斯坦福大学的创意、教职工或者学生。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约翰·亨尼西说过,创业精神是斯坦福大学最根本的精神气质。如果大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大学的围墙之内,而不能取得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会阻碍研究者创新的动力。 更加需要指出的是,在硅谷的发展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没有“越位”发挥作用,而是让各种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使得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速迭代,过时的技术、产品和产业则自然退出,保证了硅谷始终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