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标会,目前在江南地区仍然存在,以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地为主。在小微企业发达的温州、晋江等地,标会更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民间融资渠道。 “凡中、下层民众不能无缓急,有了缓急,因一时周转不灵,得无现款,于是有合会之举,仰求亲友帮忙,以助其成。”这里说的“合会”,即为标会。 标会的主持者叫会首,他以高于银行利息的收益向本地人筹集资金,然后以高于银行的借款利率放款给生意人,投资人、会首和借款人三方都能从中受益。 与银行贷款相比,标会借款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抵押,生意人靠亲情、友情、乡情等信用就能借到钱,从而发展起来。 然而,标会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它只能诞生在对借款有强烈需求的经商重镇,比如“人人做老板”的温州和晋江。另外,由于筹集资金的纽带是亲情、友情、乡情等传统信用,它很难在异地推广,规模和影响力十分有限。这对于全国范围内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主来说,远远不够。 而其他地区的小生意人,要想获得信用借款主要靠信用卡。但信用卡是为消费设计的,无论是额度还是还款周期,都不适合套现做生意。大额的借款需求,就需要借款人同时拥有好几张信用卡,缺钱时套现周转。 人人贷的一位90后客户小韩,曾从几张信用卡套现2万元做店面装修,为保证资金在手里,他采用“最低还款额”还信用卡。但这样长期算下来资金成本很高,管理还款也非常复杂,让小韩经常处于计算还款的焦虑中。 网贷出现之前,大部分小生意人需要一二十万时,要么跟生意伙伴借,要么找担保公司,但担保公司也需要抵押物。 那时候,“没有抵押物就没有贷款”是一个常识。 一位在南京从事网贷业务多年的业内人士说,“我们初期开展业务时,那些借款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有抵押物也能借到钱?!” 网贷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金融渠道的不足,为解决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一个想法到1.3亿美金 网贷又称P2P,该模式最早由美国的LendingClub发展成熟,并由拍拍贷于2007年引入中国。但这种模式早期发展得非常缓慢,影响力也不大。 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第一次接触P2P是在2009年底。那时,他刚从清华大学金融系毕业不久,正在寻找创业机会。 当看到“连接投资人和借款人”的P2P模式时,张适时有些“被什么击中了”的欣喜:他成长于福建晋江的一个经商家庭,对于当地盛行的标会模式非常了解,在他看来,P2P和标会模式很像,但却克服了标会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平台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向全国有融资需求的个体提供信贷服务。 需求和痛点清楚明了,市场就在那里。创业方向逐渐明朗。 2010年5月,张适时和李欣贺、杨一夫,三个专业相近、意气相投的80后,联合创立人人贷。 和张适时一样,李欣贺和杨一夫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北清高材生”。从北大金融数学系毕业后,他们二人一个先后在德意志银行、中银国际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从事投资工作,另一个则赴荷兰继续读书,取得金融学硕士学位后回国。 三人不但对他们认定的P2P行业看法一致,对服务哪一类客群也很快达成共识。他们深信,除了日益增长的个人消费类融资需求之外,个人经营性融资需求也在快速崛起。 创业伊始,他们通过纯线上方式寻找以后一种需求为主的目标客户,效果并不理想。人人贷网站2010年10月上线,第一个借款客户却一直到2011年初才出现。并且,随着借款人的增多,逾期风险也开始显现。 困境之下,他们开始调整策略,开辟以线下门店为获客渠道与风险管理的“第二战场”。 2011年5月,独立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友信成立,友信和人人贷是合作关系,友信开发的客户大部分提供给人人贷。 友信的门店沿着小生意发达的区域次第铺开,目前已覆盖全国100多座城市,门店总数接近300家,且仍在快速扩张。这让人人贷与广大小生意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