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产品只是“内因”,而需要我们关注的,其实还有“外因”,那就是「消费者偏好」——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品类有相对固定的偏好,这个品类就不容易做成很大的品牌。 而一般来说,行业历史越悠久,消费者偏好越固定。 就拿火锅举例: 火锅主要集中于川渝地区。在那里,那些本来就喜欢吃火锅的人,对“什么是好火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这时候,新开的店就不容易满足这些“老顾客”的口味——只要你稍微不一样,可能就会被认为“不好吃”或者“不正宗”。 所以,在川渝地区,海底捞一共就只有4家门店。而这也是中餐很难在中国做成很大品牌的原因之一。 西餐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中国人,对西餐都没有固定的偏好,还以为肯德基的“鸡腿堡”就是真正的汉堡... (PS,严格来说那只能叫三明治,正宗的汉堡一般都搭配牛肉或培根) 另一方面,肯德基和麦当劳,出新品的频率也非常高,就更不存在所谓的“过去偏好”了... 说到这,也许你会问: 刚才你说行业历史越悠久,就越难形成大品牌。那挂面的历史也很悠久啊,你以前讲的陈克明挂面,又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其实,这是因为它改变了产品的归类。 在中国,挂面的确是一个没什么品牌的、相对古老的行业——基本都是附近的小作坊、小工厂生产,然后就在本地售卖。 而陈克明所做的,就是把挂面从“农副产品”,变成了像方便面一样的“标准快消品”。 与之类似的,还有小罐茶——把农产品变成礼品;皇太极——把传统小吃变成正餐;东阿阿胶——把养生品变成礼品和快消品;真功夫——把中餐变成快餐...(PS,真功夫就在电视上打过广告,并且全国门店数超过570家) 是的,如果你也处于历史悠久的行业,要想做成一个品牌,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产品的归类——实现差异化,让消费者不再受过去偏好的影响。 毕竟,人们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却相对容易接受一个全新的概念... 4.3为什么海底捞很少打广告之:消费的频率 这个很简单。 如果要问:麦当劳和海底捞,谁的消费频率更高? 答案当然是麦当劳——你可能每天去都买一个汉堡,却不可能天天都吃火锅吧。 另外,火锅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天吃才是最爽的。 所以,海底捞就更不可能像麦当劳那样,经常性的打广告了... 是的,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就越需要持续的打广告——因为消费频率高就意味着: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更有可能多一个(或者少一个)用户。 4.4为什么海底捞很少打广告之:决策的重要程度 这个也很简单。 麦当劳的客单价一般也就30块,而海底捞轻轻松松就上百。 另外,人们去麦当劳,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果腹”——随便吃一点就行;而去海底捞,一般都是朋友聚会——是相对重要的时刻。 所以,“去不去麦当劳”,对用户来说是个不怎么重要的决策;而“去不去海底捞”,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一般来说,决策的重要程度越低,广告的作用就越明显——“反正又不太重要,那就听广告的吧”。 而决策的重要程度越高,广告的作用就越小——消费者会自己好好考虑,或者征求第三方的意见,总之不会轻易相信广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底捞就更没有必要打很多广告了,而应该把精力主要放在“消费者口碑”。 当然,有些用户决策非常高的产品,也是需要打广告的,比如汽车。
不过,汽车打广告,并不是为了直接说服消费者“来买我家的汽车”,而更多是为了告诉消费者“我家出新款了”。 汽车产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产品的迭代速度比较快——一款新车型,一般是2、3年一小改,5年就直接换代了。 所以,品牌方必须抢时间,在车型过时之前,就把它们卖出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