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人均年薪也都到了20 多万美元。15 年前,虽然从销售收入的规模来看,中国公司显得弱小,但是从一个体系来看,已经和跨国公司在同样一个量级了。 2003 年的时候有很多知名的公司,但是后来,朗讯2006 年被阿尔卡特以134亿美元收购,朗讯的市值在2004 年有150 亿美元。 2000 年的时候,朗讯为了收购ASCEND 公司花了大概200 亿美元,当然那个时候朗讯的市值是1 000 多亿美元,跌下来了。 后来阿尔卡特朗讯在2015 年又整体被诺基亚以166 亿美元收购了,收购之后诺基亚目前整体的市值也只有300 多亿美元,收入只有200 多亿美元。 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的价值链在发生巨大的转移,这是过去15年通信设备行业发生的事情。 整个欧美通信设备行业,除了思科因为受益于美国封闭的市场不让我们进去,中国的公司已经完全主导了这个市场。现在全球通信设备行业的玩家只剩下爱立信、诺基亚、华为、中兴4 家公司,所以有人说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我们其实可以从通信行业看出来,这可是孕育了无数诺贝尔奖的行业,也曾经是高科技行业的代表,当然后面已经成熟了。 四、市场对中国银行业存在误解 银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产负债表的生意、重资本行业,有资本金的需求,要放贷款必须有资本金,这是一个杠杆率的约束,这个生意很古老。 中国银行业背负了特别多的负面看法,广为流传的有: 中国银行业暴利,这个行业的利润占比过高,整个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是银行的。 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来自于政策保护、竞争不充分,都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利差过大,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一定会有急剧下降。 中国企业的坏账很多,目前银行的坏账没有反应,远远低于实际的情况。 作为研究者,我们要客观地分析数据,寻找背后真正的答案。 首先我们看银行业,甚至是金融业利润占比的问题。 对于第一种看法,我觉得坐标系选错了,因为我国主要的银行基本都上市了,所以上市银行的利润基本等于行业的利润,而中国企业有很多公司在海外上市,同时其他非上市企业的利润比例也很高。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据来对比,整个银行业 1 年的利润大概 1 万多亿元,而我们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在2016 年其实超过了6 万亿元,如果考虑房地产还有1万亿元的利润,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占中国企业利润的比率大概是在15%以下,这是一个合适的比例。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整个金融业利润的比例非常高,这是我国的融资结构或者资产分布所决定的。 对于第二种说法,我们看一下息差。 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息差对比来看,我们处于中等水平,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利差一定远远高于中国,发达国家只有那些陷入低速增长的接近零利率的国家,利差才低于中国。 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想,银行的利差是怎么决定的,本质上它反映资金的回报率和信用风险,应该和GDP 的增速(名义GDP 的增速)是相关的,它其实应该和社会的回报率是相关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中国的银行利差是一个偏低的水平,或者整个中国的利率都是一个偏低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最近,中国的金融结构是鼓励借钱的人在占持有存款的各方的便宜,这是一个国家鼓励制造业或者说鼓励投资的一个结构。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成功的结构,因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GDP 增速比较高的时候,利率一定都很高,只有中国是一个例外。 我们研究了所有的东南亚国家、拉美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在它们的目前阶段和曾经的高速增长阶段,银行利率都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中国确实是金融扭曲,这个扭曲是鼓励借钱的人扩大再生产,收入分配上不利于拥有存款的人。 银行为什么赚钱,很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成本收入比。将中国和美国的银行做一个对比,我们是一个持续下降的阶段,远低于美国银行业的水平。和全球其他国家的银行做一个对比,我们也是最低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过去10 年,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迅速提高,银行的资产增加了4 倍,员工增加了40%,单人对应的资产是一条30 度角的斜线,一路往上走。 所以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银行如果和发达国家的银行做对比,我们人均的资产对应是接近的,但是我们人均的工资是有差异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