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沪深交易所根据证监会指导意见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交易所负责人指出:“交易所完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相关制度,是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严格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切实承担了退市工作的主体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A股的IPO改革以及退市制度,能否帮助A股夺取资本市场的定价权? 这值得探讨,因为A股的问题从来不是一个退市制度的问题。 A股的IPO改革以及退市制度 退市制度并不新颖。 早在2011年,时任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就曾披露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原则及框架,并增加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在最近三年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的,都将终止上市。 然而,时隔7年,创业板至今没有一个退市案例的出现。 制度出台之后,如何保证后续执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同独角兽企业上市,尽管富士康开了一个好头,收入为0,成立不超过三年,上市时间不超过36天,创造了A股最快的上市记录,然而富士康之后,下一个是谁? 尽管BATJ一批巨头纷纷表态,如果政策允许,将回归A股。 然而,他们回归A股之后能否延续此前的辉煌? 这是一个问题。 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思考独角兽是如何离开的。 2000年4月13日,新浪作为VIE架构的一个吃螃蟹的公司赴美上市,随后,大量互联网企业步其后尘,纷纷选择赴美国上市,这让国外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充分享受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红利。 但是假设他们过去十年在A股上市,能否上演今天的辉煌? GPLP君表示疑惑。 虽然退市制度在国内从没有被真正执行,然而在美国、香港的资本市场,却是执行相当严厉,比如,网易曾经被逼的差点退市,一批造假企业也曾被发现了就摘牌,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众所周知,2012年左右,美国还掀起了一波做空中概股的风潮,逼的大量涉嫌造假的中国企业纷纷现出了原行,甚至导致一段时间之内,美国的投资者对所有来自中国的企业都带着偏见进行交易,一些来自国内在美国上市企业纷纷被质疑造假,在做了无效的抵抗后,这些企业摘牌退市,前后6个月都不到。 这就是国外的资本市场,残酷而有效率,虽然做空者诸如浑水目的不纯,然而,要知道,这就是丛林法则,从来苍蝇不叮无缝蛋。 优胜劣汰,在这种环境里生存下来的企业,岂能更尊重规则? 然而,国内的股市是什么样的?只有惩罚,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退市,退市标准形同虚设,这直接导致倒壳、卖壳漫天飞舞,如果企业能躺着数钱,有谁还会考虑企业的发展? 关于造假,如果产业链都能够无所顾忌,万福生科、绿大地这种事情又何足挂齿? 2018年春节,獐子岛“扇贝事件”全国皆知的时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所有人一目了然。 尔康制药等一大批造假企业前赴后继。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市值太仁慈了。对企业家的负激励其实就是害了企业家。安逸就是企业最大的灾难,不是死在了炮灰当中,而是死在了轻易得来的财富当中。 巴菲特曾经因为中美能源的CEO卷入内幕交易而备受煎熬,这个CEO也以辞职告终。中国有多少上市的老板在研究员耳边悄悄说话:不要说出去呀! 这个市场,能不能培育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假设BATJ回归后,是否会与制度融为一体?这是GPLP君所不敢想象。但是可以借鉴的是,创业板当初正好是鼓励创新,然而施行了这么多年,如此巨大的泡沫破灭,损害了多少财富。多少原本可以成为新的BATJ的企业家也一并消失了企业家精神? 作为独角兽的消费者,GPLP君无比认同A股的改革政策,期待独角兽的回归,期望能分享到他们成长的红利。但是,GPLP君也杞人忧天的担心,害怕这些优秀的企业会造成企业家精神的丧失,让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被这个价值判断扭曲的市场给损害,从而倒在市值这个梦幻当中。 炒作可能输掉时间,企业家精神的丧失可能输掉一切。 A股制度重塑 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的激励是骨肉相连,而市场激励与制度的建设是密不可分,但制度的建设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