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最近大热。影片反映了高价进口药让许多患者无力购买的现状。观影后,小探不禁在朋友圈发出了“在现实社会,别穷,别病”的感言。 没想到下面有人留言一句:别有残障。 字字扎心。 不久前,中国唯一手语律师唐帅走红网络。据他的回忆,曾经有一位聋人少女,因为手语翻译的失误,导致其在法庭上被误判有罪。直到唐帅调出法庭录像,发现手语翻译把少女表达的“我没有偷手机”翻译成了“我偷了一部金色的苹果手机”, 才让真相大白,从而帮少女洗脱了罪名。 配有手语翻译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因失误而导致的错误。而更多时候,面对手语翻译的缺失的情况,聋人又该如何与其他人交流呢? 在美国,手语翻译中介的服务通常要三周前提前预约,并且价格昂贵;而在国内,根本就不存在此类中介服务。 一些研究所开发的手语翻译机虽然听起来科技含量很高,但是由于语词库不够大、太偏书面语,而导致未能在聋人社区中广泛应用。 如果能够即时获得优质的手语翻译,对于聋人群体来说,会是极大的福祉。 最近,小探在硅谷采访到了来自以色列的两位创业者。他们刚刚研发了一款应用软件interp.me,能够帮聋人用手机即时联系到手语翻译,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 手语翻译师 - 你是我的口与耳 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 9 亿听力障碍人士,美国 1200 万,中国有近 2100 万。 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事实上,由于交流的阻碍,作为健全人的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盲聋作家海伦 凯勒曾经说过:“盲是人跟物的相隔,聋是人跟人的相隔。与盲相比,聋的问题比盲的问题更加深刻、复杂。因为它意味着失去了最有活力的刺激来源 — 一种带来语言、激活思想、能使我们与人相伴的声音。” interp.me 研发的初衷,就是希望将这种人与人的相隔缩到最小。 interp.me 的 CEO Gilad Shamri 曾经生活在以色列一个闭塞的犹太社区中。在这个社区中,生活着一位聋人叔叔。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直到有一次,小Gilad看到这位聋人叔叔在和Gilad的奶奶正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什么。后来,奶奶告诉小Gilad,原来这位聋人叔叔是家里的一位远亲。和家里人很多人没有来往了,因为大家不知道如何与他交流。而他的叔叔,自己也不识字,只能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隔绝。 后来 Gilad 来到了美国。但是,每当他想起自己那位聋人叔叔,他总想觉得自己可以为这样一群生活在孤岛中的人做些什么。 一直在市场领域工作的 Gilad 在为之前的公司成功搭建了多个市场平台后,打算开始一个新的平台,能够帮助聋哑人更好地与非聋哑人接触、交流。 那么从哪里着手呢? Gilad发现,对于聋哑人来说,手语翻译就成了他们可以与不懂手语的普通人交流的唯一桥梁。 然而,Gilad也发现,虽然手语翻译对于聋哑人极为重要,使用手语翻译在聋哑人社区中却并不普遍。这是为何?经过调查,Gilad发现,目前在美国手语翻译服务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首先是时间。在美国,虽然有多家中介服务中心提供手语翻译服务,但是条条框框却很多。首先,每一次预约,至少要等两至三周。这两三周的时间里,申请人要跟中介填表、约时间,交钱;而中介要联系翻译,定时间、地点。同时,一般的中介服务公司要求申请人至少预约两个小时,而且有时候还要算上翻译在路上的时间。 听着就很麻烦! 其次是收费。目前美国市面上的中介公司平均每小时收费 150 美金。实际上,手语翻译一般只会拿到一半的劳务费。另一半费用都进了中介公司的腰包。 由于还有每次服务至少 2 小时的限制,这就导致聋哑人请一位手语翻译要花费 300 美金,即近 2000 元人民币! 据统计,全球有高达75%的聋哑人处于失业状态。一位手语翻译对于他们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同时,即使雇得起手语翻译。聋哑人用户既不能选择自己翻译的性别,还不能保证不会碰见自己圈子里的熟人做翻译,很多隐私可能会被翻译知道。 对于把私密性看得极为重要的美国人来说,他们对手语翻译可谓疑虑重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