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这样的高科技行业,残疾人特有的时间优势与耐心,使其智力产出不输健全人。但残友集团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发掘了“人之为人”的意义,让每一个“卑微”的人重新站到了舞台中央。 如何把小公司做到最好 小公司存活率低,这一点在所有国家都一样。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只有五分之三的企业能在创立之后生存三年以上。小公司如何生存下来,如何与大企业竞争,如何进一步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变中求生,小中求存——小公司的突围之道 1.改变产品设计 小公司的优势,可以来自重新设计产品或将产品重新定位。即使对自行车这样古老、传统的产品,这个方法也有效。 捷安特二十年前起家时是施文自行车的代工厂。然而如今捷安特的销售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自有品牌,只有三分之一来自代工生产。从小公司成长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自行车生产商,捷安特的秘诀是不断在产品上以变取胜。那些老牌自行车厂商更注重维持现状。他们往往认为,一个存在了那么久的产品能再有什么变化? 捷安特的答案是:可以有很多变化。它不断地开发新款自行车,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使车手感到更加舒适,减轻车身的重量,提高自行车的性能,增加产品价值,使产品更加环保。 产品的改变不仅局限于性能,捷安特还不断探索采用新材料。它是第一个以铬钼钢车架取代普通钢车架并进行批量生产的厂商,也第一个开发和生产炭素复合材料的自行车,同时积极开发铝制车架的厂商。因为倡导在自行车设计中使用新材料,捷安特树立了公司引领潮流的形象。 2.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工艺 亚洲涂料(印度)有限公司是细分市场里的龙头企业,曾被多个刊物和学校赞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小公司之一。当公司副董事长丹尼被问及公司的竞争力在哪里,以及他认为什么样的竞争力会经久不衰时,他仅仅强调了两个字——“创新”。亚洲涂料有两种鼓励创新的方式:一是不断地在研发上进行投入;二是倡导企业内的创业精神。 问题是,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公司中,很多创意无法得到实施,因为他们经不起失败。但惧怕失败又是创新的敌人。丹尼说:“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充满创业精神的组织?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让创业的精神扎根。我们给员工挑战,给他们自由决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教育他们,让他们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然后告诉他们放手去干,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创新。” 3.专注于细分市场 “找到自己的机会市场”是小公司最常用的战略,然而做起来比说起来困难得多。大公司有扩大市场覆盖面的能力,可以轻而易举地夺走这些机会市场。加之市场变化如此之快,机会来去匆匆。 注册于百慕大的M3Com公司,提供太平洋两岸间的点对点出租服务。该公司得以专注的关键是:有所不为。M3Com通过排除法给自己定位,它没有向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一整套电信服务。 这家公司选择服务的对象,是对大运营商缺乏吸引力的那类客户。M3Com通过合作开展中国业务,它的目标客户来自金融、制造和海运行业。它发现中国有十万多家制造企业、贸易公司和航运企业——对其机会市场而言,潜在客户已经足够多了。客户期望的交付时间是40~60天,而M3Com往往只需要10天。为了赢得某个客户,它发挥了小企业的最大优势:速度。 无组织的惊人效率——小公司的组织运行典范 一家公司,包括老板在内共13人,订货基本通过传真和电话,没有质检部门……但在创业37年中,经历石油危机、汇率震荡、泡沫破灭等逆境打击,每年依然能保持超过35%的毛利率,并且上市,其创始人还获得国家企业家奖。这就是在日本极具名气的A-one精密。 这家日本公司创建于1970年,主要生产超硬弹簧夹头,市场占有率高达60%,拥有1.3万家国外用户,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在2007年,该公司的创始人梅原胜彦获得日本企业家奖之前,获奖的都是软银的孙正义、优衣库的柳井正这样的大人物。 小企业要是能够做到行业的领先者,必定是在一个细分领域有出色表现,成为隐形冠军,这已不必多言。但因为小到极致,A-one在管理上也充满了反传统的理念: 首先看看A-one的惊人效率。因为人少,所以A-one一年开会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30分钟,很多的交流都是在现场站着就说了。A-one的产品质量好,但是它最强的优势却是在交货的快速。大企业一周或两周的生产时间,在A-one只需要1~3天。梅原胜彦说:“事实上,当天下午3点前所接受的订货,70%都可以在当天内完成并配送。实际上,要做到100%交货也是没问题的,但这么一来,第二天上午就没事干了。” A-one从接受订单,到工厂开始作业,中间间隔不到5分钟,而且中间过程不是依赖于IT系统和网络,仅仅依靠手写的传真。因为人员少,品类少,所以生产过程不必经过大企业必须的生产排期、物料管理、交货期管理等诸多流程(这些都被梅原称为“制造业多余的管理”)。几个人打个电话,或者拿着传真跑一圈,几分钟内就开始生产。为了缩短交货周期,A-one甚至省略了质检的步骤。按照梅原的理论——只要认真经过每道工序,产出的就只会是高质量的产品。 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一家微型制造商,A-one竟然在有限的资源制约下,同时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一战略不仅使得从订单到制造到发货这一系列流程都是自己在做,没有中间环节,提高了发货速度;更重要的是,它还摆脱了被销售端控制价格的困境。梅原在说明公司高收益构成的时候,总会说明20%利润来自制造,15%来自销售部,所以才会有超过35%的毛利率。 在A-one,员工不仅是终身雇佣、不需要打卡,可以分享公司盈利,梅原更是提出了一些离经叛道的说法。例如,在A-one他倾向于招收外行员工,因为“便于培养”,目前A-one每天操着英语对海外销售的主管,最开始都是附近的家庭主妇。 A-one没有组织和头衔,因为“大家都明白彼此的能力水平,所以没有必要硬是赋予什么头衔之类不自由的东西”。这使得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梅原和证券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在证券公司看来,没有组织就不能明确责任,但在梅原来看,所谓明确责任本身才是奇怪的。责任没有必要让人来负,工作上的责任由公司来承担就行了,否则,以后就没有人去挑战困难的事情,公司就会失去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