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是在微博上同样找 100 个素人铺垫,让全网的搜索量进一步递增,以引来自来客。等到有了基础铺垫之后,再逐渐加入质量较好的达人来进行探店。 随后,“羽乔”发来其之前操作过的几家店铺案例,包括美容院、火锅店、民宿等。谈到宣传效果时,“羽乔”表示“小部分的文章肯定没有太大效果。”而查看导流情况的方式也只能是通过文章评论区自行查看反馈。 除此之外,记者还找到了一家专做美食探店的公众号运营团队。该团队告诉记者,他们去年成功打造了一个网红打卡点。通过设定 99 元、 199 元、 299 元三档套餐,并通过“小量多份”来进行炒作,微博、微信、抖音多平台齐发声,这个餐馆一下子变得十分火爆。 当时正值酷暑,然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食客在门外排队等候。从门外的排队长龙到上菜时的“少量多份”都是他们前来打卡的拍摄重点。 另一家炸鸡店也采用了同样的套路。在口味几乎没有任何特色的情况下,运营团队每天雇佣大量假食客来排队,并在多个平台齐发声。效果很明显,开业短短两个月时间,这家店便登上当地同类型店铺榜首。但结果也同样来得很快,停止营销后,这家店的生意一落千丈,不到半年就歇业了。 该团队的一名运营告诉记者,网红打卡点的打造方式说俗一点就是“砸钱”。放大一个点或者几个点让自媒体号炒作,然后雇人排名营造很火的假象,不断制造话题来进行自我营销,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到一部分真实顾客。 然而经过记者的几次走访发现,这样纯粹依赖营销来吸引流量、制造假象的网红店,大多都在火爆期过后不久即关门大吉。前来的食客和游客在打卡后,往往是失望而归,他们的差评经过发酵,则切断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的路。 4/社交裂变:用打卡表现“我们真的很努力”除了打卡与制造网红点之外,“打卡经济”中还存在着一种发展模式。在朋友圈中,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打卡记录,例如,“我正在参加英语挑战,这是我打卡的第 5 天。”“精度英文外刊第 30 天”…… 但为何每天进行学习打卡?有一部分人的想法其实就是“告诉人们,我很努力学习呀。” 除了表现自己“真的很努力”,商家和平台,也通常要求用户签到打卡。 常见的打卡软件包括“免费+打卡”和“付费+打卡”两种模式。“免费+打卡”的模式主要看中社群中的裂变反应,签到-保存海报-转发-审核这个标准化流程对于软件招募新会员来说十分重要。 如果得到了转发,或者有新会员通过其二维码加入,那么旧会员相应就会获得进阶奖励。如此不花费一分钱,却能得到奖励的方式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和质量。 “付费+打卡”依旧重视社群裂变反应,但在操作方式上有所不同。其首先完成的是销售产品这一步,然后通过打卡挑战的方式返还部分或全额学费的方式,促使用户自愿转发打卡信息到社交群中。 两种方式中,前者走流量路线,后者则是产品路线。免费模式可以快速增加用户数量,但付费模式则提高了筛选门槛和留存率。 除了专注打卡模式的新兴小程序和APP外,不少传统平台也在不断试水。例如运动健身类KEEP,通过打卡记录运动的方式来组建社群,增加用户活跃度和黏性。还有分享平台小红书,从让博主发起打卡活动,到如今推出“hey”功能鼓励用户打卡。小红书用这一步增加用户粘性,进一步扩大小红书“种草社区”的这一特点。 对于那些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学习的上班族、创业者,这样的打卡模式更多地起到了满足虚荣心的作用。不论自己是否真的从这样的打卡中收获到了实质内容,但在社交圈里营造出一个博学、努力的形象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 而对于平台来说,社交裂变产生的产品销量增加、公司价值提升,才是这场打卡营销中的目标。 不少学生、家长都在挑战打卡 在狂热的打卡现象背后,实际上还是利益的驱动。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营造出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但如果没有找到良性发展的方式,弊端仍旧会在不远的将来显现出来。 Lucence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CFO兼执行董事,对于如今疯狂打卡的现状,他认为,打卡经济本质上并没有创新,其原理与会员经济相似。会员经济用传递价值、目标奖励、技术赋能游戏化机制、扁平化快速扩大规模以及构建进阶金字塔模式等方式发挥最大功能。打卡经济也与其类似,不过更侧重向新用户传递价值和快速扩大规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