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过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裁的卫哲,在阿里巴巴工作时建立了一支被称作“中供铁军”的销售团队,负责地面推广业务,若干年后,包括滴滴CEO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 为什么“中供铁军”出了那么多的一流战将? 当年卫哲在做招聘的时候,只要“苦大仇深”的人,“苦大”是指小时候饿过肚子,对贫穷有清晰记忆,“仇深”表示翻身做主人的志向十分强烈。只要这样的人,才有坚韧、顽强的特种兵攻坚能力。 2005年以后,“苦大仇深”的人不好找了,而且越来越不好找,阿里巴巴开始转型——寻求转变精神气质。 什么BOP(金字塔底层)早已是过时的观念了,现在年轻一代,只要认为好的,哪里还看价格?只要是觉得不好的东西,再廉价也没用。 现在年轻人买东西,可以越贵的东西,花钱越不手软,也可以将不讲道理的购买进行到底。 你看,今年诸如“百雀羚”“大白兔奶糖”“六神花露水”等等70后、80后都觉得老掉牙的爷爷奶奶品牌,突然焕发生机,一个个都成了网红品牌。 你要说产品突然变得有多好,真的未必,年轻人突然就喜欢了,没道理好讲。 现在阿里招聘新人,特别关注互联网原住民,只有年轻人更懂年轻人,只有女人更懂女人。 以前,淘宝、天猫与京东商城在拼什么,拼价格、拼效率。他们在物流、供应链上做了大量投资,东西还是那么便宜、到货越来越快,用订单规模来摊薄运营成本。用极致的成本和效率让竞争对手知难而退。 现今,淘宝、天猫要跟京东商城拼“看谁更懂年轻人、看谁更懂女人”。 从“奋斗者的游戏”变成了“消费者的游戏”,支付宝做了网贷和理财,淘宝不断向“娱乐公司”转型,阿里还主动向小红书投资,要使生意变得更社群化、更热闹、更好玩。 02 95后如何颠覆你的营销逻辑最近,很多数据都显示:85后还是存钱的、90后不存钱、95后敢借钱。 汇丰银行公布了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按90后人口总数1.715亿来算,这一代人负债总额高达22万亿元。 花呗用户中,90后年轻人占比47.25%,平均每4个90后,就有一个会开通花呗,而把花呗作为支付方式的人群里,90后超过四成。 《彭博商业周刊》更有一个颠覆常识的商业洞察:中国的95后是富养的,美国的95后是穷养的。 中国95后和00后的消费额在中国家庭整体收入里能占到15%,但是美国这个比例只有4%。 中国这个群体,仅仅花在奢侈消费(比如苹果手机、出境旅行等)上的钱,平均每人每年能达到4万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而且中国95后、00后的储蓄率比美国、英国、法国、巴西等等这些国家的同代人都要低,完全逆转了上几代人世界第一高储蓄率的状况。 尤其是上一代人越来越想不通,一些网红快餐、网红冰淇淋50元、100元,年轻人排队买,超市里5元、10元的冰淇淋可以在冰柜里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我看到一些电商数据,诸如飞利浦电动牙刷、激光虚拟键盘、Bose耳机、戴森吹风机和吸尘机等等网红产品,功能没啥特别,就是贵,属于“小商品中的奢侈品”,但这些恰恰是买不起大件(房、车)的年轻人选择自己承受范围内最贵的商品,来制造一种内心的安慰。 他们不富有,甚至负债很多,但仍不愿忍受平庸的产品、粗糙的生活。 是的,现在卖东西啊,你一定要渗透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我将这个时代的营销分成三个层次: 最低层次:哪里有流量往哪里挤。 电视流量上来了,使劲打电视广告,流量到了微博上,又使劲联络网红大V。这只会使人群的基数越变越小,信息维度不断收窄,也不符合新一代人的精神气质。 一般层次:差异化的饱和攻击。 比如,你要推广一个牛奶品牌,选择将很多网红和KOL组合搭配,有用户可能更关注食品安全、营养,而去关注一些科普博主,有用户可能更关注牛奶口感,而去关注生活类大V,有用户可能更关注牛奶的喜感,而去看网红主播的饮品调制……你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组合成为一个传播矩阵,用户的想法再怎么差异化,经过“饱和攻击”以后,也总有机会触达品牌。 最高层次:“做同路人”是最佳策略。 在我看来,网红对品牌的意义,其实就是消费对年轻人的意义。 1、年轻人更愿意花钱买安慰、买陪伴,网红则帮助用户找到“买东西的灵感”,促成更喜欢的生活方式; 2、年轻人往往希望用钱换来一种归属感,对,就是社群归属,网红则帮助品牌锚定潜在用户,实现精准营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