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互联网综合回收平台悄然下架了对于家电的回收,留下的只有更加垂直的回收平台,但无论怎样, 58 同城和赶集网却依然是这些家电和家具回收商们“开疆辟土”的重要平台。 “家电这块的量还是蛮大的,这是刚需,最多的肯定是电视,其次是冰箱洗衣机这些,还有冰柜。” 吴争告诉「子弹财经」,在这里最受欢迎的是冰柜,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在今年,北京本地的冰柜回收量明显增多,大多都是餐馆中用于冷冻和冷藏食品之用,还有一部分是冷藏饮料用的小冰柜。 “这些基本就是几百块钱,小冰柜都是厂家送的,有的到期之后就归店主了,店主现在不做了就直接卖掉了。” 吴争每天都要外出跑几趟,有些老主顾需要一些电器他会亲自上阵送货,但现在更多的是他的帮手们在干活,“老了,干不动了,不想干了就回老家了,这行太费身体。” 由于多年从事体力劳动,吴争患上了腰伤,膏药是他随身必备的药品,他的妻子对「子弹财经」说,早在多年前就不让他在亲自干活了,但他不肯,对于老顾客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情怀,必须坚持自己送货。 很多人说,回收行业近年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但吴争夫妇却觉得,价格随着市场而变化,终究有它值钱的时候,“我看新闻说北京也要垃圾分类了,这个行业还是要正规化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于垃圾来说,更多的是可回收的再循环物资,对一座城市而言,废旧物资综合再利用如同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从心脏出发经过全身最终再流回心脏进行下一轮循环。 回收行业已经经过数十载的发展,如今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但始终没有行之有效的行业引领和政策导向,越来越多的回收企业开始自建标准,但每家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就像爱回收和回收宝两家互联网回收企业,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成色均有自己两套体系。 这不仅在互联网回收行业有所体现,在传统的回收行业也同样拥有不同标准。 “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每家都视情况而定,拿不准的就压价收,觉得没问题就按市场价来收。”吴争对「子弹财经」说。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意经,也有不同的客户群体。 “像有的社区里收废品的或者大街上专门收旧电器的,最后基本都回到我们这儿了。”吴争说。 如吴争所言,这里就像北京的中关村,区别在于一个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一个是低端产业的代名词,但被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要有一个归宿。 这个归宿可能是买走它们的顾客,也有可能是旧物分拆场,最终的零部件会被重新回收循环利用。 “现在的盈利情况怎么样?” “每天能有个几千,看有没有大客户吧,有就能多挣些,没有就少挣呗。” 在回收行业,出货的价格每家基本相差无几,只是收货时的价格参差不齐。“这个就看你的本事了,怎么忽悠也是学问,有的人能直接送你个冰箱。” 吴争在这几十年的打拼中也学会了不少说话的技巧,与其说是本领,倒不如说是一项生存技能,“冰箱从大到小300- 50 元上下,电视基本在20- 80 元上下,洗衣机是10- 40 元上下,空调多一些200- 400 上下,看你怎么忽悠了。” 这只是回收的费用,其中不含人工成本。对于吴争来说,他们所回收的物品要再加上50- 100 元不等的人工费用。 “现在什么最贵,人最贵,有的楼没电梯你就得一层层搬下来,有的饭馆冰柜太大你就得跑两次拉回来。”吴争对「子弹财经」说道。 对于做生意,吴争也有人情味,对于年岁高龄的老年人或者家庭收入有困难的人群,他从来不讲价。 “有时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的人养了你,你也应该做点什么吧。虽然可能挣不了什么钱,但我觉得这么多年了,任何人都有情感在里边。”吴争感慨地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行业本是如此,靠着一个地区的人们获得口碑和收入,从而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除了像吴争这样从事电器回收行业的人,还有从事旧家具回收的从业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