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些,他开始在全国打造小型的标准化健身房,而寻找加盟店顺理成章地成为王锋打造健身房的选择,相较于许多动辄上千平米的健身房,光猪圈的健身房面积控制在300~ 500 平米左右。目前,光猪圈在北京、上海等地共开设 40 多家健身房。 积极布局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不断爆发。 据艾瑞数据显示,43.2%的健身人群对运动科技化场景有较高期待,42.7%常使用智能设备,无论是线上线下课程,对于课程的专业性依然是最突出的用户期待。 与此同时,运动健身人群正在产生分化,不同细分类型用户拥有不同的运动健身诉求和消费水平。 这种不同于传统健身房营业模式的经营方式,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格局。 突围战同穿一件互联网外衣,但各家策略打法的差异显著。 面对消费市场,互联网健身房各自打出不同的卖点来吸引客户。在早期阶段,也出现了不同的互联网健身形态。 以觅跑、公园盒子等为代表的品牌从共享经济切入,在部分社区放置单体小型的运动健身仓,内置跑步机、空调、电视等设备。当然,从目前来看,门店式的形态已经成功PK掉了所谓的“伪共享”形式。 超级猩猩要做自营的“精品店”,乐刻要成为连接人货场的平台,光猪圈要打造智能健身生态圈。有的以便捷、低价为关注点,对于这类平台而言,低价的月卡是其主推的产品,限制小、成本低的特质是他们主要的落点,特殊的定价模式更好地迎合了市场需求。 另一种,是科技为主打的技术派,光猪圈便是这一模式的代表,顾客从进店、更衣,到使用器械,再到淋浴等过程都与智能手环有关。 但健身这个行业,钱并不好赚。 抛却了传统健身房的预付年卡模式,没有人再谈年卡与销售,教练从销售员变成了支撑内容产出的角色。 2014 年末到 2015 年,国内涌现很多健身APP,诸如悦跑圈、Keep等,以线上陪伴健身的方式吸引用户。 2015 年,在美国备受欢迎Classpass,用月卡模式串接起多个场地,以低价月费,就可以享受到不同健身房的场地。 一时间国内出现了众多模仿者,小熊快跑、全城热炼相继登场,但因其低价模式触动了传统健身房行业的核心利益,且为健身房导流效果不明显;嫁接“共享”的概念,备受资本关注的一些新兴项目,也被市场证明属于伪需求。 线上模式和共享模式,都在证明自己的路上,走到了瓶颈期,很多项目相继流产。 最终,互联网健身概念,还是要在线下落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