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身价藏獒成火锅食”,“ 2013 年 6 月,一个月内全国发生了 6 起藏獒咬人事件”……. 这之后,那些原价百万的藏獒,变成了烫手山芋,一万、两万甚至几千块挥泪大甩卖,幼犬几百块,甚至白送比比皆是。 2017 年,北京青年报发表《藏獒经济崩盘,高原上万流浪狗“成灾”》一文。一个人口只有 17 万的青海果洛州,却有1. 4 万多条流浪狗,大部分都是藏獒。 绿色金条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人将君子兰作为国礼送给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君子兰因此进入中国。到了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君子兰开始从长春等地逐渐向全国普及。 1982 年,长春提出发展“窗台经济”,号召市民养君子兰。两年后,长春市通过《关于君子兰花为长春市市花的决定》,君子兰正式成为市花。 从此之后,“市花”君子兰的身价一路上涨,养兰人李健回忆,“端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买家给出的价格就能涨三次。” 到了 84 年,长春市政府为了让市民脱贫致富,号召每家每户都种三、四颗君子兰,当时长春市家家户户都以种君子兰为荣。 比政府更野的是民间交易,其中卖出天价的不在少数。 1985 年初,长春一王姓养花大户将一盆君子兰卖给了哈尔滨客户,价格是 14 万元,创造了君子兰交易之最。而当时长春的房价是每平米 280 元,用一株君子兰换一套房的说法绝不夸张。 据长春市君子兰产业办公室资料显示,按当时伦敦金融市场的黄金价格, 14 万元可买 40 多两黄金。有人算过,一株君子兰顶多不过二、三十片叶子, 1 两黄金可塑成17. 5 平方米的金片,按此可制成几十盆“金花”。君子兰也得了个“绿色金条”的称号。 “绿色金条”的疯狂始于长春却不止于长春。 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为君子兰一展歌喉;画家范曾为君子兰作画;作家万忆萱为君子兰写诗;书法家启功为君子兰题字;侯宝林为君子兰说相声…… 这其中最著名的跟郭凤仪有关, 1985 年 1 月,一位来长春的香港客商提出,用一辆最豪华的皇冠轿车,跟他换一盆最好的君子兰“凤冠”,却被当时还是花卉公司总经理的郭凤仪给拒绝了。 郭凤仪回忆,“一是我不知道这盆‘凤冠’究竟值多少钱;二是当时脑子里还有阶级观念,认为香港客商是资产阶级,不想让这盆花到他们手里。” 历史总爱跟人开玩笑,拒绝香港客商的郭凤仪,心中想着阶级差别。可他没想到, 1985 年下半年风云突变,“凤冠”不仅贬值了,郭本人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亦被有关部门审查。 1985 年 6 月,吉林某省级报刊在该报 6 月 1 日、 7 日、 13 日的头版刊发了三篇社评:《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再谈奇高的君子兰花价能维持多久》、《不能靠挖国家墙脚来哄抬君子兰花价》。 这三篇社评,矛头直指人们购买君子兰的动机,以及君子兰交易所衍生的腐败现象和治安问题。由此得出结论:奇高的君子兰花价应当平抑下来。 1985 年 6 月 10 日,更高级别的《人民日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发《“君子兰”为什么风靡长春?》,文中将“君子兰交易”称为“虚业”,并提出“四化建设要我们多干实事”。 长春市政府随即采取行政手段抑制超高的花价,君子兰花价贬值约 100 倍,史称“君子兰事件”。 2008 年 10 月,那个曾经成功“抄底”的郭凤仪已经 68 岁了,他坐在自家的养花大棚里,目光始终不离盆中的君子兰,“整天就是这么看, 40 年都不腻。” 结语炒藏獒、炒君子兰、炒股、炒楼、炒币,似乎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炒作回忆,现在 00 后开始炒鞋了。 “ 4 天暴涨900%”“华裔小伙靠炒鞋年入百万”等传奇故事不断传出。更诞生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 Jordan 4 Laser 全世界限量 4 双,20 万人民币入手,出售价格高达 50 万,利润高达 150%;Undefeated Air Jordan 4 当年发售 72 双,3 万入手 9 万出手,利润为 200%,目前市值为 15-16 万…… 一些圈内人士认为,“最近球鞋价格一飞冲天,肯定有资本在操作,像我这样热爱球鞋的人,这个时间点确实不适合入手。而球鞋交易平台上非常活跃的人,大多都是想赚差价的,他们把鞋价人为推高,最后找人接盘,谁收割谁还不一定。 ” 曾经的“东方神犬”成了流浪狗,“市花”君子兰被毫不留情的扔进垃圾堆,如今身价成倍暴涨的鞋子,又会如何? 投机就像山岳一般古老。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那些毫无价值根基,纯靠他人接力下一棒的炒作盛事终会变成一地鸡毛,这一次的炒鞋也不会例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