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科技唆麻(ID:techsuoma),作者:科技唆麻,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腾讯的发展史中,从来不乏标杆性的社交刷屏案例。 从当年全民标配的 QQ 奥运火炬图标,到不久前“请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刷屏朋友圈。十余年过去,推动无数中国走进社交网络时代的腾讯,一直是国人寄托家国情怀的首选阵地。 而最近,一支由腾讯 × 人民网联合打造的 H5《我的年代照》在各大社交平台风靡。这款H5 与腾讯微视的紧密联动再度体现出,腾讯正以技术创新为国人带来更加丰富的社交体验。 具体来说,这支 H5 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段短片,由 7 位分别出生于 1949-2001 年同叫“建国”的亲历者依次发声;第二部分,只需要上传照片,就能合成一张专属于你的年代照。 这支 H5 的刷屏不是没有道理。视觉方面,各年代的“年代照”都极具真实感,基于腾讯人脸融合的技术优势,最终效果不仅有着极强的辨识度,也保证了与模板的高度融合。 不止如此,腾讯微视还将这一人气活动落地成为了更加直观生动的玩法,只需进入腾讯微视App选择“我爱你中国”模板,再将 H5 中生成的年代照上传,便能轻松生成让年代照“动起来”的短视频,让特效年代照增色不少。 实际上,不只是“动起来”的年代照,腾讯微视还落地了包括“军装照”、“民族照”、“爱国朋友圈”模板等一系列玩法,用户只需上传照片或视频,便能轻松地通过短视频记录七天的国庆假期,并且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不难看出,腾讯微视的一系列活动落地,不只是进一步扩散了《我的年代照》这个早已刷屏的H5,更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丰富了项目的整体参与人群。 那么,腾讯微视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01 短视频更低的参与门槛其实,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经历 2015、2016 的“H5 井喷”后,这一载体在 2017 年开始走下坡,爆款更是少之又少。 比如过去两年动辄10 万+的百雀羚,便是以“长图”作为载体。而从去年看来,H5 的主流形式已经以“轻互动,重内容”为主,比如直接内嵌视频,或在插画设计上植入巧思。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H5 的跳转体验、复杂交互。一方面,提升了用户的预期,导致到了真正的“嗨点”反而嗨不起来,用户更逐渐摸透了其中门道;另一方面,操作体验对于中老年并不友好。 而短视频则不存在以上劣势,反而有着全民基础。 日前发布的《 2019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短视频对于新增网民有极强的拉动作用。以最近半年为例,新入网用户短视频使用率为 53.2%,仅次于即时通信、网上搜索和网络音乐。 而从酷鹅用户研究院今年 6 月发布的《 2019 短视频用户洞察报告》中的用户画像不难看出,短视频用户在性别与年龄分布上,也的确开始体现出“基础设施”的特征。 其实将短视频推向现在这一地位的原因很简单。 其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提速降费”的推进;这使得移动数字内容面向的用户结构迅速丰富,并得以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消费水平的用户。他们统统有条件将短视频作为内容消费载体。 其二,短视频生产消费门槛极低;相比文字、图片,短视频的生产与消费门槛几乎接近于零,且足够直观,信息密度高,只需手机便能完成消费与生产。 换句话说,凭着足够低的生产与消费的门槛,社交活动项目进入的了短视频时代已经蓄势待发,而腾讯微视则冲在了前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