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李檬(ID:imslimeng),作者:IMS创始人李檬,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目前,国内什么硬件创业最火? 很多人会认为:电子烟。 粗略统计,2019年上半年电子烟产业的投资案例超过35笔,投资总额至少超过10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全球90%电子烟产于深圳,但是,2016年起美国一直是电子烟销售的第一大国(全球市场占比40%以上),英国和意大利排名第二、第三,中国电子烟消费的全球占比只有6%左右。 资本大动作投向电子烟,因为这很容易形成“用户黏性”,即上瘾很快。 过去一年,美国16-18岁的青少年中,抽过电子烟的比例超过30%(超过400万),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成瘾物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一位电子烟品牌的创始人公开表示,自己原本不抽烟的,看见商业机会之后果断投入电子烟创业,不体验自家产品怎么能征服市场? 不料自己很快沉迷其中,成了一个职业烟民...... 我看,最火的创业项目哪里是电子烟啊? 而是“用户上瘾”。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腾讯重“体验”,马云重“精准”,雷军重“效率和性价比”。 其实,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就两个字——上瘾。 上瘾,其实是很多人内在的、隐秘的但又特别刚性的欲望。 过去,印第安人特别喜欢嚼那个烟叶,据说可以去湿气(热带雨林),后来点燃吸那个烟味,时间久了,这种精神刺激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神经元的固定连接,于是,这种上瘾——固有的精神依赖,就戒不掉了。 岂止是烟草,包括社交、网购、网游甚至炫富、炫技等等,都能成为很多人固有的精神依赖。 当你戒不掉的时候,也就成了别人商业上的提款机。 曾经,百度搜索是国内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不过,很快被阿里电商、腾讯(社交+网游)超越,近年,又接连跑输今日头条、拼多多。 不知你发现没有,百度产品的最大弱点是“不容易上瘾”。相比之下,淘宝、微信和网游(比如王者荣耀)、头条和抖音、拼多多,个个都是“操作用户上瘾的绝顶高手”。 那些科技公司擅长提供上瘾体验,使你无时不刻不是盯着手机;那些电商平台大量利用上瘾手段,使你身不由己总是忍不住想买买买、逛逛逛。 你是否有一种被挟持的感觉,但你是乐意的?可见,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就是使用户上瘾。 01 商业就是制造各种瘾,然后给你解药 如果用户对一个消费品牌上瘾、对一个微博大V上瘾,就会粉丝化(粉丝是“口碑的媒介”,粉丝规模决定了你的影响力)。营销的目的、网红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粉丝的“瘾”,让用户对你上瘾。 粉丝管理其实是一种成瘾性管理,涉及很多复杂因素,精神层面的、经济层面的甚至潜意识层面的,并非单纯的内容创作、语境创作就能搞定。 你看石油公司、电信公司垄断用户市场,垄断的是什么,是产品和渠道。如果你开车不找中石油、中石化加油,手机不找联通、移动、电信入网,你能找谁,石油别人没有矿啊,电信网路就几家能建。 可是,你看阿里电商、腾讯甚至微博、抖音,他们不能阻止竞品出现,不能控制电信网路,但他们可以掌握庞大用户,因为用户有瘾。 比如AWS(亚马逊)在创业的前10年中,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压力,但AWS仍自主降价了51次,就是要持续培育用户的瘾。腾讯持续将社交网络拓展到电商、网游、影视以及各种娱乐体验上,达到了一种“你是我的瘾,也是我的解药”的效果。 商业,实际上就是制造各种瘾、然后给你解药的过程。 很多人学“Google方法论”,其实,真正的“Google方法论”就一句话——“这世界上一定存在使人上瘾的代码。” 你以为Google那些世界一流工程师,仅是用技术定义问题、然后用算法加以解决?资本和技术不关心人的真实生活,Google工程师从来不会将“什么是用户的最好生活方式”当作KPI考核指标,包括Google、Facebook以及别的主流科技产品,商业模式几乎都是广告,那么,越多的用户、越长的停留时间以及更加确定的购买欲望,才是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真实的压力所在。 只要你我足够上瘾,YouTube用户就会一个接一个看更多视频,Facebook用户就会一个接一个点开带有广告的帖子,国内的资讯APP(比如今日头条)对每个用户的打开频次、滑屏速度都有细致分析,总能在你最舒服的时候,恰到好处来一条广告推送。 很多时候,自己为何会买这个东西,为何会去这个地方游玩消费,为何会看这部电影......你自己也没搞懂怎么就这样把钱花了。 “使人上瘾的代码”已无处不在,你以为是基于自己的独立意志做出的一些购买决定,其实,是那些代码在操作你的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