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下就可以发现,在国内,人们通常是身体不舒服了才会上医院,挂完号后,拿着医院发的一本病历,排队看医生;但是在美国,病人的医疗档案,是存在每一个人的“家庭医生”那里,看不看病,什么时候看病,该不该看病,不仅掌握在病人手中,同时也掌握在医生手中。 中美两国在看病方面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差异,根源在于美国实行的分级诊疗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 美国私人医疗保险主要包括HMO和PPO两类。 购买HMO保险的病人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会将患者转诊给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如果病情需要住院治疗时,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联系合作医院将患者转入治疗;当病情缓解后,病人再转回医生诊所复诊。 而购买PPO保险的人,看病程序的最大不同,在于不用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能直接看专科医生。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PPO客户也都为自己找了家庭医生并更愿意由他们来协助转诊,而这是家庭医生在美国医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不仅如此,陈卫党还认为,即便在美国,由于制度原因,那些医院的信息,也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并没有连接成一个整体。而国内与美国非常大的一点不同,就是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的医院,都在一个整体的系统内,并且对体外系统的其他医院形成压倒性优势。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即便到了 2019 年 10 月底,作为新兴事物的互联网医院,数量才达到 269 家,而与之相比,全国有三级医院 2501 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 1479 家,线上和线下力量对比仍悬殊。如果能为这个庞大的系统提高医患资源的精准匹配度,那中国特色的分级诊疗也就算建立起来了。 榜样在前,力量就是无穷的。 2013 年 6 月,陈卫党开发的“渔歌医疗”上线, 2014 年初正式运行。“渔歌”二字, 出自中国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或许,他希望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能进入到一种中国古典的渔人收获后抒发喜悦而高歌的快乐境界。 这个产品利用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患者、患者和患者之间搭建一个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健康(体检)咨询、大病随访、病例会诊、自我健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服务网络社交平台,从而“为缓解大城市就医难、看病贵、缓和医患关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乡、培养互联网用户健康管理意识提供助力。” 陈卫党希望用自己的专业互联网技术,在农村搭建村,乡镇,县,市,的四级上下转诊系统,在城市搭建社区,区,市,省的的四级上下转诊系统。将区域内所有医疗资源连接起来,搭建医疗互联网高速路。 截至目前,渔歌医疗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已经在已经北京、四川,辽宁,河南,贵州,云南 等 12 个省市卫健委医疗机构提供 “互联网”+医疗健康技术的支持与解决方案,目前,渔歌医疗的分级诊疗平台已入住16,000 家医疗机构,47, 016 医生,累计完成分级诊疗 423,212 例,为超过 340 万患者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医疗档案存储服务。 渔歌医疗的远程医疗,远程诊断包括影像,心电,超声,病理服务共 68000 例,远程会诊 1000 余例。 “弃医从文”的冯唐,在每年都发布的《送给中国医疗的十句话》中,总会出现一句话: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依然稀缺。 而陈卫党,希望自己的渔歌医疗能为补上这个稀缺做点什么。 走出资本狂热期陈卫党创业之初,并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选择从一线城市中的大医院入手,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下沉到了广大的农村。 大医院不缺医生、不缺病人、更不缺IT系统,所以并没有直接动力来改变现有的医疗系统。 真正的大规模痛点其实在农村,关键的切入点也在数量最庞大的基层。 他放弃北上广,直接带领团队下乡,先从村医入手。 由于“分级诊疗系统”是渔歌最成熟的系统之一,村医都可以使用到,所以从村医开始,系统就可以纳入病人的处方、电子病例和其他相关报告,并且随着转诊的轨迹,做到将就诊数据通过医院服务器的接口进行实时更新。 这样一来,病人看病容易了,基层医生病人多了,上级医生更有效率,且都在一定规则的监管中,形成良性循环。不过,基层医生除了“首诊”之外,还要担负诸如公共卫生和慢病管理等“签约家庭医生”职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