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没有用过拼多多,但你绝不可能没有在相亲相爱的家人群里看到过拼多多的砍价链接。 以前觉得土,现在觉得真香,这是很多人对拼多多的评价。 拼多多从出现一直就被诟病产品质量问题,网上关于拼多多的搞笑段子也层出不穷,从人人嫌弃,到市值两千亿,今天秋叶大叔想为大家深度拆解一下拼多多到底做对了什么? 01 2015年,是电商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阿里系和京东系瓜分天下似乎已成定局,当时的阿里和京东,占据了电商市场80%~90%的份额,黄峥正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电商行业的时候,创立了拼多多。 当时阿里和京东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客单价,不断引入高端商品,淘汰低端产品。 但是对于三线城市以下的用户来说,品牌折扣并没有性价比来得实惠,10块经穿的短袖远比几百块的牌子货来得有吸引力。 追求品牌与高端产品的运营模式,让淘宝与京东逐渐失去了下沉市场的份额以及商户。 正是这一举动让黄峥看到了机会,抓住淘宝京东逐步放弃的低客单价用户,这些用户大都集中在三线以下的城市。 拼多多还恢复了传统电商最早的销售模式,由平台直接从工厂拿货,向用户出售,省去了中间品牌的溢价,保证了平台上的商品与质量。 这就是为什么拼多多上一部分商品那么便宜的原因。 线下业务中厂家的产品需要通过渠道也是各级代理商,才能被消费者最终买到,而这些代理商就像收费站一样,层层加价,最终一件三块五的商品,到了消费者手里成了几十块的。 电商的出现直接简化了这种渠道,店家直接从厂家批发拿货,然后销售给用户,拼多多的出现,直接干掉了直接从厂家拿货的店家,相比其他电商平台,没有任何中间商赚差价,自然就更便宜了。 而获得腾讯投资的拼多多,一时间让砍价链接在各个微信群内病毒式传播,借助腾讯微信群的社交流量,真正实现了社交电商最大化的扩散。 等微信开始禁止拼多多的砍价链接时,拼多多已经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开启自己的微信公号疯狂投放模式。 当然拼多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拼多多卖假货的质疑一直不断。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也对自己平台的商品发起了改革,下架了大量的假货劣质品。 越来越规范化的拼多多今天的估值近两千亿。 表面上看,拼多多之所以能从阿里京东两位大佬的手下抢到属于自己的哪块蛋糕,全靠捡漏。 然而这是真的吗? 02 其实不是捡漏,是拼多多给自己的电商平台做了精准定位。 用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收入水平在2000~5000元的人群需求,逐步渗透到全部人群,这才是拼多多发现的市场。 为什么阿里和京东不做这些人群?特别是阿里,早期其实也是假货的天堂,目标人群也是这些人,为何阿里放弃了这些人群? 答案是流量成本太贵了。 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也需要源源不断吸引新老用户来自己的平台消费,这样才能大河有水小河满。 问题是阿里和京东自身缺乏流量,只能去买流量。外部流量越来越贵,平台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这些流量成本就变成了平台上运营商家的广告推广费,最终是要折算到商品中。 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演化,曾经便宜的网购产品渐渐和线下商品同价了,这也就意味着网购商品的流量成本终于追上了线下渠道成本,只有在促销打折的六一八、双十一或双十二,网购才可能是实惠的。 既然流量成本开始增加,那么曾经有利可图的低价商品,就渐渐无利可图,只能向高端商品转移,这就是阿里和京东背后产品升级的根本逻辑。 流量的成本压力只能让阿里和京东让出低端市场,除非有人找到更便宜的流量来满足这个市场。 微信的出现和兴起,意味着微信创造了大量高频的流量,这些流量如果找到一个激活的手段,就意味着极低的流量成本。 把这些节约下来的流量成本拿去补贴用户,自然就可以做到价格远远低于任何平台上的商品。 拼多多极为敏锐地抓住了机会。这才是黄峥的本事。 一个便宜三个爱,拼多多用户再傻,也不会错过真便宜。 拼多多砍价小程序应运而生,一段时间内这个小程序简直是微信的亲儿子,尽管后来遭到了限制,但问题是微信已经把这个儿子奶强壮了,可以和任何一家机构掰手腕了。 阿里和京东看在眼里,又无何奈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