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几年前,我有一个朋友被创新工场忽悠从美国退学回来创业,我非常质疑他退学创业这个事。他对我说,没事,反正就算失败我也不会失去什么。还有一个朋友一年前从美国回国创业,也对我说,就算没搞好也没什么。我都对他们说,如果你以为用试一试的态度就可以把一个事情搞成功,那么你让这世上那些Full Time全天候从事这个事情的并有一些积累的人情何以堪?如果你创业时都想好了失败,那就说你你对这个事没有必胜的信心,也说明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事,你还干个什么劲啊?你与其把时间用在思考如果创业没成功你会怎么办上,你还如去思考一下如何做才有更大的胜算。 条件受限是好事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钱、人手、经验”。不要现无谓的抱怨了。“少”不是什么坏事。“条件受限”貌似缺陷,实力优势。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你见过囚犯用肥皂和汤勺制作武器吗?你们是“创新”的典范。只有在条件受到限制时,我们才会发挥出“小材大用”的能力。 感想:我相信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被条件受限逼过去的。我回想到我以前经常在干的性能调优,想尽一切办法榨干系统资源这件事上,我就无法不赞同这句话。想想淘宝的TFS,就是一个因为条件受限到了不得不自己干的时候,被逼出来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的人,你才会去想要怎么去优化工作和开发效率,于是才会逼着你去开发一些自动化的工具,而这些工具恰恰解放了生产力可以让你更快地干更多的事。只有条件受限,才会从劳动密集型中激发出知识密集型的东西。再回到以前我的那篇“是否需要专职的QA”一文说的到东西,如果你有很多很多帮你做测试的QA,你就不会去测试,你的团队也就不会有自动化测试等工具。这就好像在中国这个劳动力又多又廉价的大国下,基本上不需要你在技术上的创新,你只需要去不断地迁就这些低端用户,迁就这些用户越多,你还能有什么重大创新吗?真正的创新是帮助用户成长,而不是迁就用户。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同时做N件事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最后被转化成一个蹩脚的产品。 有舍才有得,砍掉多余的野心,你就会发现慢慢做一件正事要胜过毛毛躁躁地做一堆傻事。 很多东西都是越简短越好。拿起斧子动手砍吧,为了一个“伟 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地枝节给砍掉吧。 感想:这正如“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这么烂”中说的:“中国的学生只是去记忆东西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他们从来不花时间去思考,而只是贪婪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与其记忆那么多的东西,还不如好好理解部分的东西。还有一种说法是:“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这句话某些时候说得也挺对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完美地长期不能Done的项目。但是Done一个Ugly的东西还不如不做。所以平衡Done和Perfect的方式正好就是这句话——“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好做好半个产品”,因为,一个半成品会让人绝望,而半个好产品会让人有所期望,这就是其中的不同。 关注不变因素 很多公司和人都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事件。他们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 这是一条愚笨之路。一旦走上这条路,你就会关注时髦、放弃本质,把注意力放到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不变的事物上。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于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十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上。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感想:一年多前,我在《来信、创业和移动互联网》中谈到过那个时尚的“移动互联网”,说了四个方向:阅读,分享交流,电商,推荐/提醒。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地铁上已经不像以前很多人都在看报纸了,而是很多人都在看手机。而手机端的社交(分享和交流),电子商务,以及很多推荐、提醒都越来越火了。这些东西都是都是“常量”——十年前存在,未来十年也会存在,我们看到很多人太过着眼于手机上的应用,而不是那些不变的因素。今天还有两个巨火无比的流行词,一个是云计算,一个是大数据,那些一听到这两个词就会兴奋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这两词?他们真正理解了云计算其实就是那个N多年前就提过的IT服务,关于大数据,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火,你会因为听到中国人口有13亿你就会兴奋吗?老鼠的数量比较这个更多呢,呵呵。其实,数据无所谓大小之分,只有好数据和烂数据之分,还热数据和冷数据之分。十年前有两个更为流行的词:一个是计算网格,一个是数据网格,这两个词5年前就凋零了,今天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有多少人意识到了其中有什么相通的,或是其中的不变因素是什么?大数据和云计算其实都在描述两个东西,一个是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另一个则是服务。还有一个词是“平台化”,这可能被大家忽略了,通过平台进行计算和数据服务,这才是那计算机存在以来基本不变的东西,无论你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不管是云计算,还是大数据,都需要一个平台提供服务。 会议有毒 世人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是: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大多是不切实际的。 会议中能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人们在会议中容易跑题,堪比暴风雪里的芝加哥出租车还容易迷失方向。 会议要求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准备这些。 会议制定的议程常常是模糊的,根本就没有人真正清楚目标是什么。 会议中难免会轮到那么一两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了。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导致另外一次,以及再导出下一次,生生不息…… 感想:这世上除了“他爹的TDD”开发模式,还有“他妈的TMD”开发,就是Team Meeting Driven,很多公司有太多太多的会要开了,开会基本上成了每天工作最主要的东西,对于一些管理者来说一星期中居然有80%时间都在开会。其实,这么多的会议并不意味着你在管理,只是意味着你对要管的东西完全不知道,需要通过开会来了解。很多会完全是没有议题的,大家坐在一起东拉西扯,非常非常地低效。我通常把这种会叫做“神仙会”,用个流行语来说,就是Cloud Meeting,大家神一要的各说各的,似乎,没有这种形式,不能证明参会者的存在,用会议来证明他们的存在,相当的可笑。对我来说,如果只是带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开会,简直是就是扯谈,如果对于问题没有几个备选的解决方案和各方案的评估,完全没有必要开会。Amazon的会议是不会有PPT的,会议组织者会要要讨论的东西写好并打印出来,在会前给参会者把要讨论的东西打印出来,开会前10分钟左右,会场里没有任何声音,每个人都在读文档,全部人读完后,直接对议题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应该怎么干,然后很快形成共识,散会。 人人都得干活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需要的是干活的人,而不是监工。每个人都得做事,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 。 这意味着你在招聘中要避免招到监工型的人物,这些人喜欢对别人谆谆教导。对于小团队来讲监工型的人就是累赘。 监工们还喜欢把人拖去开会。实际上,会议是监工们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在开会时才显得出他们的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