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认为,液晶技术至少还要5~6年才能取代CRT,还能借此机会大力发展,谁知道2004年TCL刚收购了汤姆逊,2005年欧洲市场就转向了液晶平板电视,美国市场也在2006年逐步淘汰了CRT。 除此之外,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也不让人省心,2005年国际市场上手机降价,山寨机、水货机横行,再加上并购之后和外国团队合作不顺,TCL的手机业务也举步维艰。
2005年,并购的两家企业巨额亏损,TCL遭遇20年来首次亏损,18个月亏18个亿,全年亏20多亿元。 从没亏过钱的李东生突然陷入了绝境,半年时间瘦了20斤。为了实现扭亏,李东生想尽了办法,亲自挂帅整合宣称2006年铁定扭亏,但结果与期望相去甚远。 2006年,TCL亏损达19.32亿元,其在欧洲市场亏损2.2亿欧元。在股东大会上,李东生第一次被点名批评了。 2007年,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申请破产清算、A股股票戴上了ST的帽子,TCL股票大跌,企业运营艰难,许多跟着打江山的高管主动或被动下课或出走或转岗,曾经的明星企业在风雨之中飘摇。尽管李东生心力交瘁,《福布斯》中文版还是把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第六名留给了他,在他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 - 4 - 为了生存,李东生壮士断腕,先是出售了曾被视为集团未来核心的电脑业务,紧接着咬牙掏钱(赔偿)关闭了法国的工厂。做出这些决定的同时,他给集团写了一篇名为《鹰的重生》的文章。 文章中,李东生分享了一个故事:鹰在40岁时要经过150天的漫长蜕变。它会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等待长出新喙。鹰会用新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直至鲜血淋漓。之后,它会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等羽毛重新丰满后,鹰会开始重新飞翔,迎接自己的新生。
借着这股故事,李东生告诉TCL:我们是鹰,全球化的步伐则是我们历经磨难、终获新生的必经之路。 鹰自残以重生的故事实际是一则讹传。这个故事曾风靡欧美,后被猛禽专家辟谣:鹰不可能重生,鸟喙和头盖骨连在一起,磕喙相当于敲碎自己的骨头。 不过,就像“99%汗水+1%天赋”等大部分经典误读一样,鹰的故事,已经超出了内容本身。李东生用连续五篇《鹰的重生》告诉TCL:我们会重新展翅。 壮士断腕后,TCL迎来了一段蛰伏岁月。重生的时间里,远离舆论风暴的李东生,开始重新描绘其蓝图。 - 5 - 收缩业务规模的同时,李东生努力保持TCL基本的研发投入,有数字显示,在2005~2007年的三年中,TCL年均投入研发费用达19亿人民币,这其中也包括两个海外并购公司研发团队的支出。“我不太清楚这个数字,应该是有的。企业竞争还得往前走,如果你的核心能力没有了,你以后更加没机会,不能把企业的未来砍掉。” 2009年,李东生做了一个投资额远超国际化并购的大胆决策,他要进入液晶面板这个公认最烧钱、设备折旧超快的领域,也就是华星光电项目。管理干部担心地说,“汤姆逊项目失败了,还可以消化,华星光电要是失败了,TCL就再也翻不了身”。 那么,李东生为什么一定要上这个项目?他说他花了整整半年多思考,最后认定如果不在面板、芯片方面进行产业链布局,TCL很难在全球市场和三星、LG这样的企业竞争。“不去试,哪里有机会?哪里知道行不行?” 2014年,TCL集团继海尔、美的、格力之后营收跻身千亿帝国。在家电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律是,几乎所有跨过千亿的家电厂商都难逃“千亿元魔咒”。尽管TCL集团2015年营收仍保持千亿元水平,但增速有所放缓。 2016年8月,李东生又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上马总投资高达583亿元的G11液晶面板生产线。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手笔面板生产线,也是全球最高世代面板生产线。该面板线主攻65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预计将于2017年9月量产。 消息一出,外界担忧,或会造成液晶面板产能过剩,原因是未来液晶面板技术统领地位或会被OLED撼动。但李东生认为,近年来,液晶电视一直向着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方向发展。全球市场已经看到了主流电视尺寸的变化,对大尺寸电视机的需求预计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事实证明,李东升的决策不无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