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烧钱也是为了避免竞争。前文提到的曾军,早在2015年1月就推出了自己的社交金融产品——熟信,模式和借贷宝十分相似。除了熟信之外,借贷宝当时面临的竞争对手还有“友借友还”、“今借到”、“无忧借条”等二十多家创业公司。曾军告诉网易聚焦,“做互联网金融,资金实力非常重要。熟人借贷,没有一个亿玩不转。”而在借贷宝20亿推广的攻势下,像曾军一样的小创业者很快偃旗息鼓、退出战场。2016年8月,曾军加入借贷宝,现任借贷宝副总裁,主管个人借贷事业部。 不过,如果只是为了建立借贷网络、打击竞争对手,借贷宝完全费不着耗资20亿去做推广。在借贷宝CTO陈昕雷看来,当时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是支付宝和微信。如果这两个巨头携带流量和资本入场,借贷宝将会遭致灭顶之灾。为了迅速建立自己的优势,20亿疯狂补贴计划才会出炉。“我们绝对不能在战略上失误。”陈昕雷说。 为了不引起巨头注意,借贷宝在研发阶段一度高度保密。借贷宝副总裁文杉告诉网易聚焦,她加盟借贷宝之初,招聘工作很难推进,大部分求职者都对这个保密研发的项目持怀疑态度,“我的很多下属,入职第一天才知道公司究竟做什么业务。” 8月8号推广开始没多久,因为流量太大,陈昕雷主管的系统就崩溃了。不眠不休、紧急恢复后,仍有源源不断的用户涌进来。九鼎创始人吴刚很开心,给大家定了一个目标——到年底用户量达到5000万。但很快,在10月底,这个任务就被完成了。吴刚只能把目标提高到1个亿。 负责地面推广的副总裁王亮和夏巍告诉网易聚焦,借贷宝早期推广如此有效,除了资金足够、激励足够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借贷宝深知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他们联合了不少消费品牌,在商超、卖场、电影院等场所合作推广,这样可以借助这些品牌的地推经验和资源。 几十亿资金砸下去之后,借贷宝高举高打的策略已经定型。为了解决业务增长带来的人员不足问题,借贷宝除了加紧招聘之外,还从九鼎大量“借人”,足见九鼎对借贷宝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为了优化用户体验,陈昕雷提议九鼎收购一家支付公司,吴刚确认了必要性,然后只用了一周时间“秒办”;为了保证用户资金安全,借贷宝入股了人脸识别科技公司 Linkface。
“不轻易做决策,但一旦想通了,就要全力执行。”王璐说,这是借贷宝从九鼎带过来的文化和风格。 风暴之中 2016年8月9日,借贷宝公布上线一周年运营数据: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28亿,累计交易额800亿元,单日交易峰值10亿元。这份成绩单公布后没过多久,各种质疑就扑面而来。 8月27日,IT时报发文《借贷宝迷局: “宝友”数千90%欠债难还》,从3位借贷宝用户的角度,讲述了他们是如何被套牢,资金散尽,甚至是有家难回的故事。矛盾集中在两个焦点:一是借贷宝的“赚利差”功能,二是高额的逾期管理费。 借贷宝的“赚利差”功能,旨在让两个不相识的人形成借贷关系,而中间人可以赚取他们利息之间的差价。但一旦借款人违约,这笔借款得由赚利差的人负责偿还。为了“无本赚利差”、“人脉变钱脉”,不少用户通过各种方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频繁借入借出。但陌生人之间的借贷,开始让还款变得不再可控,只要某个环节出问题,整个链条就面临着断掉的风险。不少借贷宝用户钱没赚着,却惹了一身债,只能继续借新钱还旧钱,愈陷愈深。 “赚利差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王璐告诉网易聚焦,这个功能是实现信用跨圈子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让不同阶层的人之间实现借贷。王璐举例,他的中学同学A在甘肃做农场,需要临时借款50万,经过王璐转发后,一个远在波士顿的同学B借钱给了A。但人性复杂,这个功能在实际运行时渐渐扭曲,偏离了它诞生的初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