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些商店总是会放一些基本卖不出去的高价货,质量也没多好,可就是贵。这就是刻意放的“诱饵项”,它会让其他商品显得更加“物美价廉”。 再比如我之前写的《一场直播活动1个多月报名用户近18万人,我最感兴趣这一点!》,里面的活动推广就是利用了诱饵效应,如下:
这个活动发出去一个月多的时间,付费报名参加的用户接近18万人。它的报名购买设置是这样的:单独购(每人99.9元)、3人团(每人19.9)。 这其中单独购99.9元基本没人选择,但是别人傻吗?本来卖19.9挺好,那为什么还搞个没人选的选项? 其实,“单独购99.9元”就是一个“诱饵项”,它就是在促使“3人团19.9元”这个目标项的达成。 所以,你要是想让你的目标选项更加突出,不妨给它加一个诱饵项。 2善用锚定 数十年前,自然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一般是母鹅)。 洛伦茨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他无意中被刚出壳的幼鹅们第一眼看到,它们从此就一直紧跟着他直到长大。 由此,洛伦茨证明了幼鹅不仅根据它们出生时的初次发现来作决定,而且决定一经形成,就坚持不变。洛伦茨把这一自然现象称做“印记”。
而事实证明,我们的第一印象和决定也会成为印记,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产品,在第一眼看到它的价格时,会对我们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这就是“锚”! 比如原价1999,现价199。 这个1999就是一个锚定价格,它提升了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价值感知,这个产品质量不错,值1999元。 如果没有这个锚定,只有现价199元,那就会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很廉价,而不是打折的惊喜。 再比如就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消费者分成两组,分别问一种消炎药值多少钱。 第一组:你觉得这盒消炎药多少钱?然后结果是,大部分估价50元左右。 第二组:你觉得这盒消炎药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500元?然后结果是,即使第二组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感冒药不可能有500元,但是他们仍然估出了不合理的高价格:200元。 在这里,第二组消费者刚开始被问的这个“500元”就是一次锚定,它让消费者对产品的估值提高,而且一切都发生在隐藏中,潜移默化。
这就是为啥随便一个东西,如果放进高档品牌店,我们都会觉得肯定应该比较贵。 所以说,这也再次证明了上面说的,消费者是没有一个内部估值系统的,都是通过对比来估值的。而“锚”就是一个隐形对比项,它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判断。 到这,我们已经知道“诱饵项”和“锚定”二个比较内敛的对比妙招了,接下来会分享3个比较直接的技巧。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用参照物。 3 找准参照物 一个好的参照物,能让消费者很快就了解产品核心特点,评估其价值。 之前南孚出了一个迷你充电宝,这个充电宝相对于之前充电宝更加小巧轻便,方便携带。 要怎么突出这个卖点呢? 最常见的方法肯定是直接列出这个迷你充电宝的尺寸,比如9.2cm长*2.3cm,然后怎么怎么的小,加一堆形容词。 这个消费者压根就没感觉,也不知道到底有多么迷你。 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用口红!没错,他们直接就是用口红进行参照。
你看,这个问题直接用一张口红的参照图就解决了,非常直观形象,看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迷你充电宝好小啊,竟然和口红差不多大小。 这还没有完,一般充电宝都是和手机在一起的,他们为了加深用户印象,之后又选了那时的标志性手机iphone6S,用它也做了参照。
这样一对比,我们马上就知道这个充电宝只有iphone6S的差不多2/3那么大,实在不行,手机拿出来看看就知道了,马上就能get到这个产品卖点。 这比直接放一个9.2cm长*2.3cm的尺寸好太多太多。 而这就是参照,它能让消费者对于你的广告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而且是相当明白。 参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突出你要表现的目标关键项,而且消费者立马就能get到。它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理论等都要更加实用。 就算是能说会道的罗永浩也敌不过“利用参照”的魅力。 之前伟大的说书先生罗永浩在做老罗英语培训的时候,有一个1块钱试听8次课的广告,非常经典,大家感受下:
1块钱就能试听8次课,这已经是相当便宜了。一般的文案基本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或者再加几句“超级优惠”、“震惊”之类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