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家都相信人工智能是下一波工业革命浪潮。对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巨头来讲,要想在大浪中屹立不倒,必须要构建出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Ecosystem)。而核心就是要依靠这些通用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 相比创业公司,BAT的最大优势有三个: 第一,不缺数据; 第二,为了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未来通用技术一定全部是免费的; 第三,虽然通用技术免费,BAT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些服务可以不赚钱,但是用别的服务赚钱,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 这里的“猪”是什么?猪就是云计算。 百度ABC策略是什么? 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AI我可以不赚钱,开放给大家,那么大家想享受我的服务,就要来买我的“云”。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创业公司做基础架构和通用技术风险比较大。我认为创业公司的机会在最上层,就是拿着下两层的成果去服务垂直行业。做“人工智能+”,比如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安防。 我认为创业公司在这些领域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所以对这些东西比较关注。 三、人工智能+ vs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再细分一下,分成一个叫“人工智能+”,一个叫“+人工智能”,中间有些微妙的区别。 “人工智能+”全称就叫“AI+行业”,简单来讲就是在AI技术成熟之前,其实没有这个产品和行业。 比如自动驾驶、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在人工智能技术未突破前,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因为AI,创造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所以叫“AI+行业”。 还有一个叫“行业+AI”,就是说没有人工智能之前这个行业已经有了,只不过以前效率低一点,现在有人工智能了,效率会大幅提高。 客观来说这两类其实都有创业机会,但是“AI+行业”行业壁垒相对比较低。巨头在数据方面有优势,而且大家基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创业公司的赢面不是很大。 我认为“行业+AI”对创业公司环境更友好一些。核心的原因是未来行业壁垒是人工智能创业最大的护城河。 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纵深,即使是BAT技术好一点也并不是很重要。 大概就一两个月前,百度大学邀请我跟学员做一个交流,他们提到百度人工智能在无人车和DuerOS(百度度秘推出的一款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应用。有一位总监问我,人脸识别在国内安防领域的应用价值非常大,百度在AI方面是不是该考虑进军这个领域? 我想了一下送给他三个字:千万别。 为什么? 首先,安防这个领域是“非关键性应用”,算法好一点其实没有这么重要。 它是典型的、有巨大壁垒的“行业+AI”领域。这个领域已经有深耕多年的企业,用自家硬件跑自己的算法,是很自然的事,这样集成度更高了。 大家为什么喜欢用苹果手机?主要是软硬一体,集成度更高,体验更好。 其次,这家企业做了这么长时间安防,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包括人脸的数据、环境数据、视频、静态的照片……在安防领域有数据优势。 最后,它给公安系统做了大量的类似警务通、基站信息采集、视图档案管理等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平台的东西,以及警用云系统。我们可以认为公安系统的IT化,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这家企业参与的。 这些东西可能不赚钱,但却为它构建了壁垒。因为底层的基础设施都是我建的,那前端的东西就只能用我的(我可以有100个理由,说竞品与我不兼容)。或者到时候出了问题到底应该找谁? 再包括安防这个行业,需要非常多的政府公安系统资源和人脉积累,这块百度一时半会儿很难做。 在这种垂直领域,行业纵深是非常非常深的,真不是谁的技术比较好一点,市场就是谁的。 行业壁垒是人工智能创业最大的护城河,BAT想进去其实没有任何优势。 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未来创业公司的机会。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在“行业+AI”更容易构建壁垒。 比如医疗行业,做“AI+医疗”这个领域,大量准确的被医生标注过的数据最重要。没有数据,再天才的科学家也无用武之地。 但在国内,这个医疗数据很难拿。所以BAT做医疗一点优势都没有,因为他们要把这些数据从各医院、各科室一个个搞出来也很累。 相反,如果一个创业者在医疗行业耕耘过很多年,拿下来也许更容易。这才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当然,这要求创始团队的合伙人中,必须有懂行业、有行业资源的人才。 这与互联网+一样,一旦细分到具体行业,并不是百度、腾讯有资金、有流量,投入人才就什么都能做,比拼的还有行业资源和人脉。 四、关键性应用vs非关键性应用 谈到人工智能领域创业,总有一种心态,觉得做人工智能好像得有一个大牛的科学家坐镇才行,其实也是完全不需要。 当然,并不是说算法不重要,但是算法的重要程度因为每一个行业的特性而不同。算法到底有多重要,跟你到底在哪个行业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