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家创业公司专门做语音识别,就专注做技术的提供商,提供SDK。这样就有很明显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你只是基于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商业模式,没有扩展性,这根本就没法赚钱。 语音识别是大公司的赛道,未来BAT全免费,这家小公司根本赚不了钱,而且算法壁垒越来越低,只做技术提供商,非常容易被上下游挤压。 2.依托于算法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低。 未来随着基础计算平台和开源平台的丰富成熟,技术方面的壁垒会越来越不明显,整个人工智能的技术准入门槛会越降越低。 3. 技术提供商如果不直接面向用户/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则非常容易被上下游碾压。 比如人脸识别,假设我是一个算法团队,我给大企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人脸识别算法,但问题是什么? 这家大企业在用你的时候,它同时还有300人的研发团队在做人脸识别,它现在用你是因为它自个儿还没准备好,它一旦准备好了,立刻把你替换掉。 大企业只要出货量到了一个阀值,它都会自己做。所以,只做技术提供商有非常大的风险。 这其实是一个产业链通用规律:产业链上的垄断者会吃掉所有利润,而且他们非常有动力往上游或下游扩展。 举个例子,PC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PC卖硬盘的不赚钱,卖显示器的不赚钱,卖内存也不赚钱,做整机的就更不赚钱,戴尔、联想都不赚钱。 那谁赚钱呢?Windows和Intel赚走了绝大部分利润,因为他们是垄断者。 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了“一横一纵”理论。 “一横”就是指你提供的技术服务。 你前期做技术服务当然可以,但是不能一辈子做技术服务。 通常“一横”能服务很多行业,你不可能全做了,只能选一两个你认为最有市场机会,最适合你的垂直领域,深扎进去做“全栈”: 有技术一定要把它产品化,一定要形成产品,而且形成产品后一定要形成商业,能卖出去,商业又给你反馈更多的数据;你有数据,再进一步夯实的技术。 要做技术、产品、商业和数据四位一体的“全栈”,这就是“一纵”。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商业上能吃透一个垂直行业,技术上还能横向合作。 把你的技术服务开放给其他行业做,一两个行业你做,其他另外十个、百个行业一定要开放出去给别的团队做。 因为他们用你的产品、用你的技术,形成更多的数据回路,可以不断夯实你的产品和技术。这就是“一横一纵”理论。 六、做全栈怎么选垂直领域? 做全栈,假设技术已经做得很好了,再选垂直应用的时候,最终应该选择哪个行业?这其实有很大的讲究。 基本上有五个方面的事情要考虑: 1.市场空间够不够大? 做垂直领域的全栈,还是做横向的技术提供商?选择的第一标准取决于哪个市场空间更大。 找对垂直领域,即使只占一点点市场份额,也可能比做“一横”全归你的收益大。 举个最简单例子,美图秀秀现在主要有几个产品产线,第一个就是它的APP,第二个就是他们跟很多手机厂商合作,提供相机拍摄的美颜效果,手机拍出来直接就是美颜过了。 你可以认为这是它的技术服务,但是技术服务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赚钱。 美图秀秀选了“一纵”——美图手机。以上提到的技术服务都远没有垂直做美图手机赚钱。 我还专门研究了一下,那款手机卖得相当不错,其实它就主打一点:前置摄像头规格特别高。 一般手机都是后置摄像头规格特别好,前置摄像头都一般,而它前置和后置都差不多高,它主打的一种美图手机。 手机这个市场太大了,虽然美图手机可能只占整个手机这张大饼的0.15%,但就是这个业务,占了公司全部营收的93%。 美图做APP也好,做技术提供服务也好,做API接口都不挣钱,它90%的收入都是来自美图手机。 只做技术一定要找一个垂直应用,垂直应用第一点要考虑的就是市场有多大。手机市场很大,即使只能占到1%,也很大。 2.行业集中度高不高? 做“一横”技术提供商时,最担心的是你的上游或下游过于集中,或者说头部效应越明显,对技术提供商就越不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