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哪种体验呢?这个其实很难说。如果站在封闭域的角度来说,Magic的算法要比朋友优很多,选择也更丰富,可是和朋友一起去的这种体验,才是生活。 我认为这个可能是对话机器人的终局,它存在的意义仍然是协助人们去更好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但是它不能太傻,像个指令机一样待在那里,而是应该像个朋友一样懂你却也能帮你。以前在对话机器人产品的讨论中还经常讨论:对话机器人应该更“有趣”还是更“有用”,其实从这个终局来看这个讨论毫无意义,你能说你的朋友只有用,但是无趣吗? 五、对话机器人的产品价值 上面关于对话机器人的用户价值的讨论,有一些发散了,我们收拢回来,聊整个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关于其产品的价值。 对待产品,一定要从其商业视角出发,不然没有聊的意义。站在商业视角,对话机器人拥有三个方面最核心的产品价值。 5.1 跨场景连接成为可能 由于对话机器人的交互方式原始而单一,使得机器人背后所有的计算逻辑都被隐藏,机器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桥梁连接不同场景下的服务,让用户只在一个对话场景下都可以完成交互。 譬如Skype for business中,就有一个机器人,帮助通过Skype做协同的人们预定会议室、设置工作项目提醒、代理自动回复等等——原本每个工作都是跨场景的,现在只要一个对话交互场景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再往大了去说,未来如果伙伴式的机器人可以逐渐出现,那在聊天中完成订机票、订酒店,甚至管理家里的智能空调,这些跨场景可能通过一个伙伴都可以完成了。 5.2 交互升级带来的流量深度沉淀 对话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打字,也可以是语音。如果是语音,那么带来的是革命性地变化。 5.2.1 指数级的流量增长 百度DuerOS和Amazon Alexa的逻辑是相似的,都是通过赋予所有智能硬件语音对话的能力,进而获取新流量,同时实现流量的深度交互和沉淀。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的生意经中,一切都是围绕着流量来完成的,要么是流量足够多,要么流量的价值足够大。由于对话带来的交互效率提升,使得在单个用户身上获取的流量频次呈现指数级增长,如果一般的互联网产品PV/UV是个位数的话,那么对话机器人的PV/UV(其实就是对话的频次)至少是两位数。 一些曾经很难成为交互场景的,譬如在家里面向Echo音箱发号施令,如今都通过对话机器人成为现实。没有任何一款App能比一个对话机器人更容易和人产生亲密感,产生如此多高频互动的可能。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在触网,每一次交互就是一次所谓的PV,指数级的流量映射出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5.2.2 高频次的端计算 我有一个猜测:由于对话机器人是一个高频次交互场景,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可能是要求在设备端上拥有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可能一些封闭域或者开放域的计算能力直接预加载到了客户端,可能是硬件也可能是软件。如果网络能力不能同样倍数增长的话,对于端的计算能力会增强——我猜这也是为什么一些AI企业会做芯片的原因之一。 5.3 流量沉淀带来的数据深耕 正是由于流量的深度沉淀,使得每个用户多维的数据沉淀成为可能。当平均每个用户的数据量和维度增长十倍,那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百度而言,起码广告费要涨价,对于阿里而言,可以卖给这个用户更多的东西,总而言之,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会增长许多,这些就是最直接的商业价值。我在之前的文章《人工智能「风口」,先行者为什么是搜索引擎?》中,曾分析过这其中的一些逻辑关系,因为流量的深维度价值尚未被开发,对于计算广告而言可能是一块从未尝鲜的处女地。 六、总结 如上是我针对对话机器人的一些比较浅显的分析和探讨,作为一款正在发展的新兴产品,对话机器人还有非常多的细节值得探讨;限于篇幅,只能先聊这么多了,希望以后还能继续深入探讨。 从个人层面来说,我看好To C的对话机器人产品的未来——但是它的产品路径非常曲折漫长,与我们过往所经历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差异巨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产品都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的。 对话机器人承载了全新的交互形式,可能带来了全新的产品服务体验,这种进步过去从来没有过。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在渴望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也许很遥远,也许已经在路上,谁知道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