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要一谈到商业和品牌,我们都会从各种角度去强调“差异化优势”这个概念: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想办法避免竞争,而要想避免竞争,就必须与众不同; 品牌就是用来体现差异化的,无差异,不品牌… 每次看到这些话,以及对应的案例,都会非常激动,它会让人觉得:只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然后不断聚焦这个优势,就一定能成功! 且不说这样的描述是否准确吧。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常见到的,其实都是类似这样的情况: 我是开餐厅的,但我实在无法提供海底捞那样的服务,也达不到麦当劳那样的速度,更无法做出米其林餐厅那样精美的菜式。说白了,我就是一家普通的餐厅。 我是做茶叶的,但我实在做不出小罐茶那样精美的包装,也请不起八位大师代言,更没钱在商业中心开店铺。说白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茶商。 是的,市场上绝大部分做生意的,都无法发现/创造/聚焦自己的优势,始终只有一个面面俱到的同质化产品…… 这还不一定是因为管理者不懂商业,而是出于种种限制,目前实在做不到——要么没有优势资源;要么局势不明,无法做出选择;再要么就是团队内部的意见无法统一等等。 那么,像这种各方面都很普通的产品,是不是就只能像那些大师说的那样“无差异,就等死”呢? 也不一定。 先讲个小故事吧。 前段时间,我跟一位朋友在咖啡店闲坐,他当时想买一个耳机,然后就去那些测评网站寻找“第三方意见”。 他看着看着,就突然大笑着对我爆出了一句话,那是一个网友在网站上的神评论——“耳机音质好不好,其实主要看文采”。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也立马心领神会的笑了。(你懂的) 不过,笑不过5秒,我就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前,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在那些高大上的差异化战略,却忽视了80%的品牌都不得不面临的现状: 我现在的产品,真的没什么实质性的差异。我也想做出差异啊,但问题是我都不知道该往哪做,所以就只能先求生存,再等时机。 (PS:如果你在嘲笑这种想法,那有80%以上的可能,是你太高估自己了)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针对这80%的品牌,来讲一些接地气的——如何依靠“文采”,让一款没什么差异的产品,从“好”变成“更好”。 (PS:“文采”不一定是指文案,而是指一切的表现形式) 一共有4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调动感官 营造场景 制造对比 挖掘故事 1. 调动感官 面对一款产品,或者一个广告,消费者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茫然」。 比如他看到一个大米的广告,可能就不会有什么反应,因为他心里还有事,想着下午要去逛街,要去买衣服,还要喝咖啡… 即使他正打算购买大米,其实也是一种茫然——他思考的问题,可能是: 我需要多少大米? 我要购买什么价位的大米? 我要购买哪个牌子的大米? 总之,他只能想到一些非常表层的信息。(尤其是大米这种低差异、低决策型产品) 而且这些信息,通常对你的品牌没什么好处,除非你非常便宜,或者本身就是大品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主动打破消费者的茫然,让他「深刻」感受到,你的产品能带给他哪些美妙体验。 还是以大米为例,如果要想体现大米“香甜”的体验,那我们该如何描述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采用类似这样的文案: “口感香醇,入口微甜”。 请问,看完这样的文案,你会有什么感觉吗? 反正我是没什么,因为它太抽象了——什么叫香醇?什么叫微甜?不知道,仍然一脸茫然… 这样的描述,就跟中餐食谱里的“少许辣椒”一样模糊——“少许”是多少?
而在我之前的文章《要想讲个好故事,不一定要创意,而是要具体》中曾提到:信息越「具体」,就越能调动人们的「思维和感官」,就越有「代入感」。 同样是描述大米的香甜,如果换成我,就会这样说: “只需嚼三口,就能溢出像米酒一样的甜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