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干妈”是彼时“抄得”最爽的一家,为了告倒这家公司,陶华碧前后花了5年的时间,才最终胜诉。不过,这只是老干妈打假维权的阶段性事件,这之后,还有数不尽的“干妈”前赴后继。 打假也是陶华碧做得最正确的事之一。和她同时期成名的“王守义十三香”,当年的风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为打假不利,其市场份额和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企业发展几经挫折。 几乎是市场经济诞生之初,假冒伪劣、品牌侵权等现象便孕育而生,并且持续至今。名头越大的牌子,被抄得越狠、伤得越深。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康帅博”、“特仓苏”等产品的照片,在农村等市场,这些产品真实且长年存在,屡禁不止。 这些消费者眼里的笑话,却是品牌商眼中深恶痛绝的魔鬼。“你家衣服的面料是垃圾”、“为什么喝了你家的饮料,我上吐下泻?”……品牌商千辛万苦打造的品牌形象,在某些地区,被一件假冒产品毁于一旦。 更“惨”的是,因为市场极端分散、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类事件不仅维权成本太高,而且多到根本打不完。 被侵权这条路上,品牌商究竟会遇到多少坑? 以海澜之家为例。这家企业是如今国内服装产业的门面担当,市值及利润稳居行业第一。 2014年,海澜之家董事长周建平放话要“对拼优衣库”,这句话一度引发业内嘲讽。结果,是年海澜之家的净利润增长率高达75.83%,震碎一地眼镜。即便在全行业“雪崩”的2016年度,海澜之家依旧实现了近8%的营收增长,增速稳压优衣库。 近几年,Zara、H&M等快消式服装企业火速入侵,国内老牌企业节节败退。这样的大环境下,海澜之家却逆势勇进,其成功之道自然引发了舆论和业内的思考。 海澜之家成功打造了“国民男装”的品牌形象,这一品牌的力量是一系列创新的综合产物: 1、首先将“量贩式购衣”概念引入中国,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有趣、全新的购衣体验,也为中国服装营销揭开了崭新一页。 2、打造了全新的供应链模式。在整个产品产销的流程中,海澜之家控制了上游的产品企划、品牌管理,以及下游的营销网络,中间环节大多外包,通过集结业内的优势和力量,让各方共进退、共享利益,从而将盘子做大,自身则维持轻资产模式。这种供应链模式,可以视为“耐克体系”的改良版。 3、通过有效的体系架构,把控设计和生产的质量,比如与两百多家设计单位进行合作,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创立“海澜之家中国男装新秀设计培养基金”等等。 4、统一的门店形象和标准化服务。海澜之家全国的所有门店,均为同样的设计和服务标准,有报道称,曾有加盟商想在柜台摆个招财猫,被门店督导一口回绝,理由是与品牌形象不符。这样的设计和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标识。 5、主品牌极少打折。周建平曾说:“在折扣满天飞的时代,消费者对所谓的原价实际毫无信任感。为获取合理的价格,大家必须牺牲穿新款的最佳时机,耐心等待。我们不会制造这种折磨,我们给出的价格,不虚高,且从一而终,这大大提升了品牌的诚信度,也培养出一批当机立断的忠实消费者。走货及时,自然没有库存灾难,也直接确保供应链更血脉畅通。” 通过整合这些创新举措,海澜之家打造了业内的“产业链联盟”,将核心竞争力转移到服装供应链和门店的管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他们辅以高强度的品牌宣传,比如赞助《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并独家冠名《吉尼斯中国之夜》,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基于模式、体验、店面设计等诸多创新,过去几年里,从线下到线上,这家企业无往不利。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里,海澜之家天猫店的日营收便突破4亿,依旧把持着男装品牌的头把交椅。 但“人前显贵”的海澜之家,人后也经常苦不堪言:从线下到线上,针对该品牌的抄袭越来越多,堪称360度无死角。 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海澜之家组建了维权打假专职部门,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但是部门的人越来越多,工作量却与日俱增,因为他们面临的,是越来越庞大的团体。 (责任编辑:admin) |